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

简介

黄圃腊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圃腊味产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2004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黄圃镇为“中国腊味食品名镇”。

特点:

黄圃腊味选料精、制作巧、色香味俱全,为广式腊味之名产。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黄圃腊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生产情况:

据了解,黄圃镇现有200多家腊味生产企业及配套厂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黄圃腊味已由原来单一的腊肠品种发展到50多个系列品种,包括腊肠、腊润(肝)肠、腊金银润(肝)、腊肉、腊乳猪、腊鸭、腊鸭包、腊鸭肠、腊酱封鸭、腊猪利(舌)、腊猪腰、腊鸡、腊鹌鹑、各种腊鱼等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南美、东南亚等地。2004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黄圃镇为“中国腊味食品名镇”,为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居国内腊味市场第一。

产品荣誉:

黄圃腊味有各式品种60多个,以其选料精、制作巧、色香味独特而驰名中外,产品销往国内及港澳台、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已成为黄圃镇的一张名片。市场销售长期稳占广式腊味60%以上的份额。

黄圃腊味的规模和声誉使黄圃镇在2004年获得“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和“中国腊味食品名镇”称号。2006年,“黄圃腊味”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广东省着名商标”。2009年8月“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名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9月25日起对黄圃腊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复函》(中府办函[2004]44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现辖行政区域。

历史文化

黄圃腊味历史悠久,以其选料精、制作巧、色香味美而驰名中外,为广式腊味之名产,黄圃也因此而被誉为“腊味之乡”。

相传,始作腊肠的是大黄圃一卖粥档主,名叫王洪,人称老洪先生。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气奇冷,雪雨纷飞,王洪准备的猪肉、猪肝、粉肠等粥配料卖不出去。于是,他用盐、糖、酱油等把肉料腌起来。连天阴雨,王洪只好将粉肠掰开,将猪肉切粒,塞进肠衣,用水草分截绑好。经数天的风吹日晒,天晴时,王洪的制品吃起来别有风味,且耐储藏。王洪如法炮制,设档出售。猪肉辅以肠衣制成,形如猪肠,故名腊肠。风味独特、耐储藏,腊肠名声日噪,求过于供。黄圃人争相仿制。后来,更有黄圃人依照腌制腊肠的方法,用五花肉制成腊肉,名为腊味。

珠江三角洲天热潮湿,聪明的黄圃人制作腊味时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不仅色香味美,而且耐潮湿。之后,黄圃人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总结一出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自此,黄圃腊味闻名于世。

上一特产:沙栏鸡

下一特产:三月红荔枝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