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山羊

马头山羊

马头山羊

简介

马头山羊是石门县人民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的一个大型肉用山羊品种。因头无角,似马头,称为马头羊。马头山羊具有体型大,体质结实,繁殖力强,屠宰率和净肉率高,肉质细嫩,膻味小等特点。近几年来,石门羊肉销往广州、福州、天津 以及外销到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科威特等国。板皮质量柔软,皮质洁白,弹性强,张幅大,采用先进技术,每张可削制4~5层。因此,在国际市场很有竞争力。

品种特色:

马头山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躯呈长方形。头大小适中,公、母羊均无角,但有退化的角痕,两耳向前略下垂,颌下有髯,部分羊颈下有一对肉垂。成年公羊颈较粗短,母羊颈较细长。头、颈、肩结合良好,前胸发达,背腰平直,后躯发育良好,尻略斜。四肢端正,蹄质坚实。乳房发育良好。毛被以白色为主,次为黑色、麻色及杂色;毛短、紧贴皮肤,有光泽,冬季生有少量绒毛;额、颈部有长粗毛。

品种性能:

马头山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61.60±4.70厘米,67.47±5.35厘米,82.79±8.62厘米,43.81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54.72±3.14厘米,62.63±3.42厘米,75.67±5.01厘米,33.70公斤。 马头山羊的皮板张幅大,平均面积为8190平方厘米,皮厚为0.3毫米。板质弹性好。每张皮板可分剥4~5层。革皮可制作皮衣、皮鞋、皮包、皮夹克等。马头山羊毛洁白,粗细均匀,公羊毛被接为10~15厘米,羯羊、母羊和育成公羊毛长为3~6厘米。可用以制毛笔、毛刷。马头山羊羯羊肥育快,羔羊早期肥育效果好,屠宰率和净肉率高,肉质好,繁殖力高,恋羔性强,性温驯,合群性强,适于山区放牧饲养,皮板品质好。

产地环境:

马头山羊产于湘、鄂西部山区。产区为内陆地区,受季风影响很大,冬季气候比较干燥寒冷,夏季阴雨酷热,年温差悬殊。年平均气温为15~l7℃(极端最高气温为41.8℃,极端最低气温为-19℃),相对湿度为70~80%,年平均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无霜期为150~305天。土壤多为黄土、红壤土及灰色土。产区内群山重迭,连绵不断,地势高峻。山地高低悬殊,复杂多样,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坡度为25~45°,岩石较多,马头山羊一般分布在1000米以下地区。境内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作物一年两熟,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林业在本区都较发达。草场资源丰富,有山地草甸草场、草丛类草场、灌木类草场、灌木草场和疏林草丛类草场。牧草以禾本科为主,其次为豆科、莎草科和菊科等。

产地范围:

石门马头山羊产地范围为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东山峰管理区、壶瓶山镇、所街乡、雁池乡、磨市镇、白云乡、新关镇、皂市镇、新铺乡、三圣乡、太平镇、维新镇、子良乡、蒙泉镇、夹山镇、罗坪乡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历史文化

石门饲养马头羊有悠久的历史。《石门县志》记载:“羊祥也,故吉礼用之,牧曰羧,曰羝,牝曰犄,曰羘……无角曰膧、曰羝,去势曰羯,子曰羔。性恶湿喜燥。胫骨灰可磨镜,头骨可消铁……”可见马头羊有文字记载的饲养历史已有500多年,而马头羊实际存在的时间更长。据明《慈利县志》卷七畜属篇载:罐羊性善群,其物以瘦为病,性畏露,早出晚归。”说明在400年前,产区人民已有丰富的养羊经验。

上一特产:石门土家腊肉

下一特产:石门银峰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