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芥菜

华容芥菜

华容芥菜

简介

华容芥菜是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的特产。华容县农民在农业和科技部门的具体引导下,摸索出在棉花地套种芥菜、用土窖地膜盐渍加工芥菜的办法,几年时间种植面积已达10多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芥菜基地,产销量最大的插旗镇享有中国芥菜之乡的美誉。

特产特点:

华容芥菜是华容县常规蔬菜品种,有较长种植历史。华容芥菜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硫代葡萄甙等微量元素,腌制后色泽淡黄,微酸香脆,味美可口,既作主菜,也可佐料。

产地介绍: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陲,岳阳市西境,北倚长江,与湖北省相接,南滨洞庭。全县总面积1642平方公里,人口71万,耕地面积81万亩。华容位于扬子滩地台江南地轴上,属具有强烈挤压褶皱升降的江南右陆。县境地处洞庭湖凹陷背缘,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丘岗隆起,东西低平开阔,微向东洞庭湖倾斜。地貌分区特征明显:工北部为低山丘陵区,间有溪谷平原,中南部为丘岗区,其余为平原。平均海拔在35米以上,海拔最高点为382.9米,最低点为东湖湖底21米,高差为361.9米。全境山地总面积328.2平方公里,占17.8%,平原1028.66平方公里。

发展:

在华容县插旗镇,这里的农民素有种植芥菜的传统。过去,人们卖不出去的芥菜,多是烂在田里,部分用来腌制。2005年,经科技部门协力运作,由华容县人民政府申报的“超低盐快速发酵风味芥菜产业化开发”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立项。华容县政府通过项目实施,积极与大专院校进行技术合作,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着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不仅加快了产业化发展进程,同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全县芥菜的种植总面积由原来的3.5万亩增加到6万亩,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0万元。为县财政增加税收1090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75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2009年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后再次立项,实施力度更大。科技部门在组织实施时,重点扶持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插旗菜业,在加速推广应用风味芥菜产业化开发技术的过程中,成功开发出了鱼酸菜、榨菜等6大系列20多个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和标志,产品销往全国各主要城市,达到了产业壮大、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公司目前已拥有现代化芥菜加工生产线50条,全自动高温杀菌生产线3条,年加工芥菜能力6万多吨。加工后的产品与鲜菜比,增值达20倍!

以前,华容县仅有插旗、治河渡、万庾等几个乡镇的农民种植芥菜。近几年来,我县农民在农业和科技部门的具体引导下,摸索出在棉花地套种芥菜、用土窖地膜盐渍加工芥菜的办法,几年时间种植面积已达10多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芥菜基地,产销量最大的插旗镇享有中国芥菜之乡的美誉。全县400多个村场几乎村村都种植芥菜,20个乡镇乡乡都有芥菜加工企业。新河乡沙口村支部-彭庆波告诉记者,村里2000亩耕地,常年套种芥菜1300多亩,仅此一项农民每年亩平增收1200元。

为做强芥菜加工产业,县委出台文件,采取对芥菜加工、运输大户减免相关规费、予以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了一大批种植大户、返乡农民工积极投身芥菜加工业。县技监、工商等部门联手帮扶,帮助企业注册商标,农业、科技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户腌制芥菜,交通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芥菜产品运输有序。

几年时间,华容芥菜加工企业已达40多家,年生产水萦梅梗菜、佐料鱼酸菜、八宝盐酸菜、酸干盐菜等20万吨,畅销北京、东北、广东等市场,“华容芥菜”品牌获准国家地理产品认证标志,全县年产销2000万元的芥菜加工企业达到41家,从业人员近7000人,仅芥菜加工这项,该县年销售收入就达5.8亿元。“华容芥菜”加工产业由零散型向标准型、特色化、规模型转变,成为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上一特产:湘阴藠头

下一特产:华容道皱皮柑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