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黄花菜

邵东黄花菜

邵东黄花菜

简介

“邵东黄花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湖南省邵东县黄花的学名叫萱草,中国古代常用“萱庭”、“萱堂”来代言母亲,因而民间称黄花菜为“母亲花”。黄花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是一种美丽高雅的观赏植物。因其颜色金黄,形状细长,所以又叫“金针花”。邵东素有“金针之乡”的美称。拥有万亩黄花菜基地。

品种特点及功效:

邵东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黄花菜即金针菜,又名忘忧草、萱草花、健脑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它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发展状况:

邵东县是黄花菜的原产地,栽培史悠久,据嘉庆25年编篡的邵阳县志记载,邵东在明弘治年间开始种黄花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太平一都,太平二都(今邵东县崇山铺、团山、流光岭、水东江、杨桥)就种植黄花菜数千亩,后续扩至廉桥、光陂、黑田铺、黄陂桥等地,民国33年全县产黄花菜520吨,初具黄花菜生产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邵东黄花菜生产迅速发展。1977年全县种植黄花菜3.7万亩,产干花2450吨,并采用先蒸制、漂烫、然后再晒干或烘干的独特加工工艺,由县供销合作社和县外贸公司调拔外贸出口“金鸡牌”黄花菜1000吨,生产效益不断增加,当年6月24日邵东县出席外贸先进工作会议,1978年参加全国财贸双先会。1980年该县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黄花菜研究所,主要从事黄花菜的品种改良,高产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全县种植黄花菜3.9万亩,总产量3249吨。1982年全县种植黄花菜4.6万亩,总产量4531吨,并大量出口,同年6月30日,全国黄花菜产销经验交流会在邵东县召开,邵东县政府领导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当时,1吨黄花菜可换小麦6.4吨,或换尿素8.2吨,或换钢材2.21;3.97吨黄花菜可换拖拉机一台,5.6吨黄花菜可换一辆大汽车。1988年种植面积达5.5万亩,总产6250吨,创历史新高,出口量占全省的50%,并被外贸部列为十大干菜出口基地之一。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黄花菜价格上扬,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黄花菜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黄花菜生产,2002年全县种植黄花菜6.2万亩,总产6500吨,总产值达6500多元。农民收入增加了,种植黄花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并美称黄花菜为“摇钱树”。它被例为全国八大名贵蔬菜之一。

地理标志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邵东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5年2月28日起对邵东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邵东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南省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邵东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邵政函[2005]7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邵东县黑田铺乡、简家陇乡、流光岭镇、黄陂桥乡、廉桥镇、佘田桥镇、火厂坪镇、水东江镇、杨桥镇、周官桥乡、仙槎桥镇、团山镇、魏家桥镇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上一特产:雪峰蜜桔

下一特产:猪血丸子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