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大蒜

茶陵大蒜

茶陵大蒜

简介

茶陵紫皮大蒜因皮紫肉白而得名,其种植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茶陵种蒜始于五代前,栽培历史超千年,明代已成为主要农作物,民国时期,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茶陵大蒜曾因品质上乘,明清时被列为“贡品”,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远销湖、广、福建和东南亚,五十年代曾在全国农展会上展出,八十年代获湖南省农业厅颁发的“湖南省首届优秀农产品证书”,其品质一直为国内外客商及消费者所公认。2001年全县种蒜1200公顷,收获商品蒜薹1806吨,商品蒜球1932吨,蒜业产值达到1100万元。茶陵大蒜以蒜苗、蒜薹、蒜球等产品外销,在广东、湖北、福建、江西等地备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伏蒜”产品,香辣适中,口感纯正,更是畅销省内外。

特点:

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的一份检测结果表明,茶陵紫皮大蒜的蛋白质、大蒜素、挥发性油等含量高于其它大蒜,而水分偏低。其大蒜素含量为0.4%。通常情况下,其它大蒜在送检时没有检测大蒜素这个项目,而茶陵大蒜有这一环节,这是茶陵县农业局的研究人员近年来的一个意外发现,表明大蒜素在茶陵大蒜中的独特优势。 大蒜素是大蒜中含的一种挥发性油状物,具有杀菌、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等功能,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它是大蒜发挥防癌作用的关键物质。

产地分布:

茶陵大蒜主要分布在虎踞、平水、潞水、思聪、米江、城关等乡镇,主要产品有青蒜、蒜球.分别集中在12月~翌年2月,4~5月出产,是淡季蔬菜品种之一,茶陵以生产蒜球为主.除作调味品外,主要供作种蒜用或出口.近年来在平水镇狮口村和思聪乡华隆村建立了茶陵大蒜提纯复壮示范基地等,使得茶陵大蒜种子质量大大提高

历史文化

传说

据说有一年夏天,天大旱。赤松子随炎帝神农氏去茶陵露岭采药,酷暑难忍,回来后就患了痢疾。神农找来一种草药给他服用。连服两天后,病就好了。赤松子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神农说还没有取名。赤松子将这株草药左看右看。见尾巴上有个“脑”。蔸子上还有个“脑”。就把这草取名“双脑”。后来,写成“大蒜脑”。简称“大蒜”。至今,露岭东麓还保留着药堂(后衍化为郁堂)的地名,这里出产的大蒜最有名。

上一特产:鹿茸酒

下一特产:茶陵白芷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