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香肠

莱芜香肠

莱芜香肠

简介

莱芜香肠,旧称“南肠”,是饮誉省内外的传统名吃。具有营养丰富,美味清口,增进食欲,健胃理气等功能和虫不蛀,蝇不叮,久放不变质等特点,是宴请宾客和馈友之佳品。

历史文化

清道光年间开始生产,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莱芜香肠以顺香斋南肠最为上乘。黑褐油亮,味道香醇,营养丰富,并具有耐贮耐运等优点。如今,莱芜香肠加工厂已增至百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有全香斋、正香斋、玉香斋、盛香斋、锦香斋、聚香斋、源香斋、兴香斋等。 莱芜香肠的原料,原是一种莱芜当地产的、叫做“莱芜黑”的黑猪猪肉。这种猪通体乌黑,特别好养,母猪产仔多,还不挑食,吃糠咽菜也能长得一身好膘,因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做法

原料:其主要原料是莱芜猪之瘦肉和小肠,配以砂仁、白芷、肉蔻、草蔻、八角、边桂(桂皮)、花椒、石落子八种调味料(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中药),其佐料原为十余种,外加优质酱油。

工序:刮小肠、剁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风味独特。

制作方法:1.原料肉和辅料选择:选健康新鲜的精瘦肉和适量肥肉(依个人口味适量添加或不加肥肉),必须除去碎骨,以腿肉和臀肉为最好。肉质要有弹性,色泽鲜红。新鲜肉因粘着力强,可提高制品的保水能力。肠衣要求无异味,拉力强,有一定长度,直径为16~18毫米。肠衣品质对香肠外观影响较大,一般用猪小肠。食盐用纯度在95%以上的精盐,要求无杂质,水分在2%以下。酱油是加工香肠的主要调味品(灌肠中不加),用量较多,对香肠风味影响较大,所以选用上等白酱油或优质特制酱油。2.切肉:将瘦肉剔去结缔组织和碎骨后,切割成长10~12厘米、宽2.5~3厘米的肉条,用清水洗泡,排出血水后沥干。再用切肉机切成8~10毫米的肉丁。肥肉以背膘最好,切成1厘米的小方块,用35℃温水清洗,以除去浮油和杂质,捞出沥干后可加食盐腌制。3.拌馅:将定量的瘦肉末和沥干的肥肉丁混合倒入搅拌机内,将按配方精确配制好的各种调料均匀撒在肉上,以免搅拌不匀。搅拌均匀的肉馅应迅速灌制,否则色泽要变褐色,影响制品外观。4.灌肠:灌制前将肠衣洗净,泡在清水中,待其变软后即可使用。灌肠有手工和机械两种。肉联厂都采用空气压缩灌肠机。灌制时把握肠衣的手,松紧要适当,避免肠内肉馅过多而胀破肠衣或令香肠过于粗大。灌制后的香肠,从中部开始用手捏挤出节后拧4~5圈,每24~26厘米为一小节,向两侧由上到下对称分节。再用钢针刺孔,使肠内气体可排出。然后用清水洗净肠体表面的油腻、肠馅,使肠体保持清洁明亮,以利干燥脱水。5.晾晒:冬夏有别,冬天直接在太阳下晾晒8天左右即可(天气好的话最少三天);夏天宜阴干,不可在太阳下暴晒,否则香肠可能会有异味。6、蒸煮:蒸30分钟(与山东地区蒸馒头完全一样),或加酱油(应该用老汤,但老汤不容易找到)煮15分钟

上一特产:莱芜花椒

下一特产:山楂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