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老酒

三湾老酒

三湾老酒

简介

三湾老酒,是江西省传统名酒,产于著名的“三湾改编”地-江西省永新县,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其主要原料为当地特产香糯米,辅以清澈甘甜的山泉,采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而成,酒香浓郁,醇厚绵甜,是一种集营养于保健于一体的低度饮料酒,长年适量钦用可助消化、增食欲、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新陈代谢。

永新乡村家家户户都能酿制糯米酒,习惯把糯米制成酒娘后,掺上一定比例的山泉水就成水酒,隔年过冬则成了冬酒。但水酒储藏的年份不能长久,不掺水酒娘,储藏时间能达百年。

储藏时间越长,酒香越浓郁,越醇厚绵甜。为此,永新农家纷纷精心酿制糯米酒娘,珍藏一坛不掺水的酒娘,数年后开坛酒香扑鼻而来,酱香浓浓,甜美醇香,成为金不换的陈年老酒。在永新的陈年老酒—— —三湾老酒,家喻户晓、名扬四海,享有着独特的红色酒文化。

历史文化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到达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然而,起义部队在三湾村经过五天的改编和休整,三湾的陈年老酒与起义部队官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年三湾村山民见有支部队向三湾方向挺进,怕遭受兵匪抢劫行恶之苦,大家匆匆收拾几件值钱的东西,携儿女带老人慌忙躲到山上。起义部队到三湾村见所有的房子都空了,毛泽东知道群众是因为害怕躲进了山里,便派人去山上喊话,告诉他们是一支为贫苦人打天下的队伍,要山民下山回家。起初,山民都半信半疑,担心他们会像国民党军队那样,骗老百姓下山后抓壮丁或当挑夫。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自告奋勇下山试探。下山后,老人看到这支部队果然与国民党军队不同,这些饥得发慌、衣衫褴褛的士兵,不打烂宅门闯入抢劫,不杀猪狗捉鸡鸭,坐在枫树坪下休息,伤员也只躺在刚收割的稻草上,而且说话和气,见了他就叫“老表”,顿时消除心中的疑虑与恐惧,主动进山将乡亲们都叫了回来。起义部队不像以前兵匪那样抢东西搞破坏,自然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很快,山民们就与起义官兵打成一片,相处融洽,争先恐后让房、让铺、送粮、送菜给战士,也有山民把埋藏在地下的陈年美酒(即:三湾老酒)挖岀来送给起义部队,以解除行路的疲劳,鼓起了战士勇气。

做法

三湾村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崇山峻岭,溪水涓涓,山间种糯稻满沟满冲,好山好水酿好酒,三湾山里的农家传统方法山泉水酿制土烧米酒,工艺独特,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是历代酒师酿制名酒的佳地。其制作方法:

制作三湾老酒的时间要先在隆冬季节,以当地特种的糙糯米为原料。先用三湾龙溪水将糙糯米泡半天,漂洗干净,把糯米倒进大木甑,蒸屉上垫一层棕榈叶片;然后,抬着大木甑放在土灶大铁锅里,用木柴烧旺火蒸熟糯米成糯饭;以清澈甘甜的三湾山泉,冲洗糯饭的糨糊粘性分成粒子;倒入木制大酒盆里,再拌散入一定比例酒药,用勺子将糯饭翻动,目的是拌混均匀;轻轻压实、抹平表面,再中间压出一凹陷窝,将少许自产大曲撒在凹陷窝里,利于催促发酵;然后,放在不大通风的暖温房,用稻草围藏保温,稳定30℃左右温度就发酵。完成发酵时间约一星期,中间可检查糯饭有无发热,发热就是好现象,如发热慢则多添稻草,发热快则减少稻草。糯饭发酵完成就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冲鼻。 发酵基本结束,应除去稻草,酒糟逐渐下沉,酒液澄清,过四、五天就可以提料榨酒,装入酒箩内进行压榨,让酒糟分离。榨酒的设备由架子、垫板、酒箩袋、压条、杠杆等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杠杆将酒箩袋里的酒挤压出来,酒液通过沉淀后,不能掺半点水,纯粹的酒液,人们称为酒娘!然后,装入口小肚大的酒坛内,用竹叶包扎坛口,再盖上泥土形成帽式的加封口,最后储藏。一般封密储存三年后启用,储存时间越久,越香味浓郁润醇,更是香醇的三湾老酒。

上一特产:蜀口茶

下一特产:和子四珍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