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鱼

琴鱼

琴鱼

简介

琴鱼,琴鱼产于泾县的琴溪河,并因此而得名,远在唐、宋时已是名贵珍奇的特产。是一种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是名贵的小型鱼类,其形状颇为奇特。鱼体细长,短小,一般长约5厘米,前部略呈圆头柱状,后部略侧扁。口出龙须,嘴宽,形似龙首蛇尾,重唇四鳃,槎头秃尾,鳍下尾曲。4~6月产卵,一次产卵数百,产后母鱼守护在鱼卵附近,直到仔鱼孵出为止。人们用竹编的“笼”、“简”具来张捕琴鱼。琴鱼的时令性、地方性比较强,令人惊奇的是,每年的农历三月,此鱼只能在琴高溪水中一段地方可以捕得,逾期异地皆不可得,别处也不见踪影,故在当地有“三月三,琴鱼出”之说。

食材特点:琴鱼干,是一种罕见的小鱼干,为泾县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水代茶饮,故有“琴鱼茶”之称。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重唇四腮,鳍乍尾曲,嘴宽体奇,龙首鹭目,味极鲜美。饮用时,将琴鱼干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鱼干上下游动,栩栩如生,似活鱼跃于杯中;入口则觉清香醇和,沁人心脾;喝罢茶汤,再将琴鱼吃在口里细 品,鲜、香、咸、甜,别具风味。

历史文化

宋代诗人梅尧臣赋《琴鱼》诗一首,诗中曰:大鱼人骑天上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五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肥羊。

宋欧阳修《和梅公仪琴鱼》诗,其中有“淡鳞佳味自可爱”句,对琴鱼的美味,备加称赞。据史志记载,历代王朝,都把琴鱼列为“贡品”,当地百姓岁岁都要捞制琴鱼送入官府。琴鱼产于泾县琴溪河中,相传历史上的赵国隐士琴高,曾在这小溪河畔的狮子山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不知丹渣是吸了天地之灵气,还是纳了日月之精华,丹渣竟幻化成一条条小鱼。据说午夜子时,小鱼游动的潺潺溪水中不时溢出阵阵的琴声,悠扬悦耳,这可能是琴鱼在弹琴作乐吧。一日,琴高“修炼道成,控鲤上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

上一特产:姚村闷酱

下一特产:绩溪山核桃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