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矾海蜇

三矾海蜇

三矾海蜇

简介

三矾海蜇,是一种海蜇的腌制品,是舟山有名的海特产之一,但在旧时是家家户户都具有的最普通不过的下饭过菜,食用时用刀切成丝,蘸上舟山洛泗座油,成为上等菜肴。能常年食用,味道脆嫩爽口,是宴请客人、自食的美味佳肴,其名远扬,并远销海外。

早在1700年前的晋代已有腌制海蜇为食的纪录。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海蜇加工工艺也由最初的盐腌制,变成盐矾相结合,由初时的一矾、二矾到后来三矾。桃花镇盐厂村在建国后才兴起涨海蜇,三矾海蜇也有了四十多年的历史。

海蜇涨上来后,分两个过程: 一、 清理分割;整个海蜇由头子和皮子组成,先把头子和皮子分开,刨掉皮子上的虾蛇衣(虾蛇衣也可食用),然后倒入干净的缸中。 二、分三次腌制。第一矾,先矾皮子,约10斤皮子1勺矾少许盐,放入缸中搅拌均匀,再把头子去掉红渣,以同样的比例腌制,放置一两天;第二矾,约10斤盐加三两矾搅拌放入皮子和头子的缸内,再放置一两天,拿出来放在箩筐上滤干水分;最后第三矾,把干的海蜇放入桶里以盐为主,在盐里加入少量的矾,几张海蜇一把盐,这样全部腌制好,就是成品的三矾海蜇了。

做法

海蜇是水母的一种,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通体呈伞盖状,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个头有脸盆大的、米筛大的,皮子朝上,头子朝下。撩海蜇是金塘岛上渔农民在家门口手到擒来的一种捕捞方法。一到汛期,就是在海里游泳时,海蜇也会时不时从你身边突然浮起来,可见当时海蜇旺发场面。因此,岛上渔农民看中机会积极投入准备撩海蜇。上世纪50年代金塘洋面海蜇曾旺发成灾,连大船的螺旋桨也会被密集于海面上的海蜇缠住。现在这类海洋资源大大减少,不过偶然还是会有发现。

撩海蜇通常两人驾一条小船,一人摇橹一人手握撩盆,撩盆是一种手持网具,网眼较大。用竹片弯成圆形,网系在圆圈中,圆圈中间有一横杆,两边用绳扎牢,再用4米长的竹子一根,竹子小头放在拱面中央用绳固定再将连接处用绳扎牢。撩海蜇时,一人手握撩盆站在船中,远望海面,船头朝逆流方向驶,因为海蜇是顺潮流而下的,海蜇活动规律是浮一会就要沉下去。传说海蜇靠虾当眼睛,其实是虾在吃海蜇内脏,见人就逃离,海蜇见虾逃走也沉下去。过会儿再浮起来,所以要抓住机会。因此,撩海蜇两人配合要相当默契,持撩盆的人发现有海蜇时用手一指,那摇橹的人迅速朝手指的方位将船调整方向快速摇橹到海蜇地方,而握撩盆的人迅速下网兜住海蜇,将它倒入舱内,随即用明矾撒上,免得化掉。有句古话叫大王据(鬼),一潮下来撩到200~250公斤海蜇是常有的。等待潮水涨平,没了,将小船靠在海涂边。

把撩上来的新鲜海蜇去掉头子,留下皮子,然后执行第一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按每50公斤新鲜的海蜇皮(下同),用明矾半斤(碾成粉末状),用手抓明矾粉,在平放着的海蜇皮上,均匀地揉上明矾粉(揉时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用量只有半斤明矾,弄得不好会造成开始有,到后头明矾粉就没有了;第二,海蜇皮本身与头子连接的地方特厚,揉做时厚的地方适当要多一些明矾粉)。放第二张海蜇皮是叠在第一张之上,再揉一次明矾粉。如此,有四五张或再多几张时,一起装入缸或木制的盛器内(盛器不能漏水),也可直接装入缸或木制盛器内,摊平一张揉一张,直到全部揉好。这道工序结束,注意,这道工序不能加食盐。

第一道过渡工序:是第一道与第二道加工工序的过渡期,具体为:过12个小时后,把海蜇皮一张张拿出来,拿出后放入亮眼篰内(放入时要注意把海蜇皮由第一次放着的正面朝上,改为反面朝上放入亮眼篰)。全部拿到亮眼篰翻面放定后,有大量的水涌流出来,不去管它,过六七小时后,水量很小了,开始第二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副料有食盐10公斤,明矾半斤(碾粉)。先把食盐和明矾均匀地拌和在一起,然后按第一道工序的海蜇皮一张揉食盐加矾一把,装入缸或木制的容器内(揉做时仍坚持第一次工艺的应注意事项),揉做完为止。第二道工序后,过三天海蜇皮也可正常食用,现在市场上的海蜇都属这一种。为了使海蜇皮的质量更上一层楼,就要进行第三次加工。

第二道过渡工序:第二道工序之后,腌矾三到四天,再把海蜇皮一张一张捞出来,用翻面的手法,把海蜇皮一张张放进亮眼篰,这时又有见到很多的水流出来,全部装入后,让它自然从流水到滴水,过24小时左右,开始第三道工序。

第三道工序:这一次不能再用明矾,单独用食盐7.5公斤,把放在亮眼篰中的海蜇皮拿出一张,揉食盐一二把(见量而行)。同时还要注意如果海蜇皮仍有部分地方比较厚的,就应该用刀把厚的部位割薄,使得整块海蜇皮厚薄基本均匀。腌(盐)完了,就是名副其实的三矾海蜇皮了。然后再把附在皮面上的一层红色薄膜(海蜇衣)小心剥去,则整张海蜇皮呈微透明色。三矾海蜇皮不腐烂、不臭,还能长时期贮藏,几年都不变质。

从开始到结束的加工过程中,另有两点必须牢记:一是绝对不能有淡水滴入,哪怕只是一滴也不行;二是香烟丝或香烟灰等杂物要远离作业区。

上一特产:舟山大黄鱼

下一特产:红膏呛蟹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