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子孙糕

双林子孙糕

双林子孙糕

简介

双林子孙糕为浙江湖州双林镇汉族传统糕类名点之—,1905年,南京人王双喜在湖州开店,用米粉制成糕,取名子孙糕。意为“子子孙孙步步高升”。后由张季安经营。子孙糕制作方法经多次改进,至今广为流传,成为湖州订亲、婚嫁、寿庆等的礼品。

双林子孙糕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馅选用核桃肉、金桔饼、青梅、糖猪肉、玫瑰酱与白糖精制而成,具有细糯柔韧,香甜可口,还有多味的特点,故有“多味糕”之称。

历史文化

子孙糕创于1905年,创始人王双喜,祖籍南京。子孙糕,意为子子孙孙步步高(糕)升之意;子孙糕创立以来,至今仍畅销不衰,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过去,双林一带的男女订婚须互赠年糕。传说当年一大户人家定亲时,请糕团大师做糕,及至做得,见不是年糕,而是一块块方糕,很生气。但一尝,味美可口,便转怒为喜,问起糕名,糕团师答曰:“子孙糕。”子孙糕自此得名。

双林是湖州种桑养蚕之地,民间习俗,老蚕(系老蚕宝宝)上山做茧时,亲朋好友互赠子孙精益求糕。条条爬高(糕)上山,条条做茧丰收,凡遇婚嫁建房喜庆之日,亲朋也以子孙糕相赠,祝愿新人子子孙孙年年高升。

做法

子孙糕投料为:糯米粉4千克、白米粉2千克、白糖1.75千克、生猪油0.75千克、核桃肉250克、红绿瓜丝250克、青梅150克、橘饼150克、金橘饼100克、芝麻100克、玫瑰酱150克,做成80块糕。每块糕7厘米见方,4厘米厚,重约150克。

子孙糕做工精细,先按0.5千克米粉、200克水的比例和面,和好后将面过筛,使之成为与筛眼一样大小的颗粒状;再经上蒸架、装馅、加猪油、切块、蒸煮等工序,便为成品。

上一特产:桔红糕

下一特产:南浔香大头菜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