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大黄

宕昌大黄

宕昌大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大黄别名生军、将军、锦文、葵叶大黄等。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在宕昌各地均有栽种,种植面积大的地方有竹院、好梯、狮子、官亭、秦峪、新寨、南河等乡镇,1984年曾获外经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2015年,宕昌大黄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宕昌县是大黄的主产区之一,闻名国内外的“璇黄”就产在礼县的璇水乡和宕昌的竹院乡一带。大黄已成为宕昌五大主导药材产品之一。

宕昌大黄早在唐代时便由野生变为家种,世代相传栽培技术,俗称“中国大黄甲天下,铨水大黄享盛名”。宕昌县南阳地区与铨水山川相连,河流贯通,土质、水分、气候相同,两地所产的“双鹿牌大黄”,质优品高,远销欧洲各国。

大黄是中药材的四大名药之一,其药理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功效为:破淤活血,攻下泻热,抗菌消炎,保肝利尿,调解免疫,延缓衰老,降脂减肥,抗肿瘤,止血止痛等。而且,还用于配制果糖、饮料、香料、酿酒和做工业染料等行业。

早在公元753年时,宕州大黄被鉴真和尚东渡“I本时捎去,与“I本大黄杂交,形成了日本纹州大黄。从此,宕昌大黄便山野药变为家种,世代相传,俗称“中国大黄甲天下,锉水大黄素盛名”。本县南阳地区和锉水交界,土质、水分、气候相同,西地所产:双鹿牌大黄”质优品高,远销欧州各国。

大黄在本县各地均有分布。解放后开始栽种,种植面积大,产量多的有竹院、好梯、狮子、官亭、秦峪、新寨等乡。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000-4000亩,总产量12。多万斤。1984年获外经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年出口20-30万斤,创外汇38万美元。

药用功能植物名掌叶大黄,属石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多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阴湿处,性喜凉爽湿润,忌高温耐严寒,能安全越冬,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活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忌粘土,忌连作。性味苦、寒,含有草酸葱醒内衍生物的泻下成份,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癖,利胆退黄之功效,主治因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腹痛,因火热亢盛引起的吐血,咽喉种痛,目赤口疮,牙痛,以及换血阻滞,湿热黄胆等症,因性寒,会伤元气,耗损阴血,大黄气味浓厚,沉而降,生用攻下力猛,称药中之将军,炒用缓下,炒炭止血,邪气在上,非酒不止,必用酒浸引上,称润军,故大黄乃足太阴、手风阳阳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

地域范围

宕昌大黄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东部西汉水上游的良恭河、竹院河、好梯河流域和岷江流域的海拨在2000~3000米的高寒阴湿地带。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南接武都区,西至迭部,北接岷县。区域内有阿坞乡、哈达铺镇、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新城子乡、临江乡、甘江头乡、两河口乡、沙湾镇、官亭镇、新寨乡、狮子乡、南阳镇、好梯乡、竹院乡、韩院乡等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333.1平方公里,2013年大黄种植面积4260公顷,年产量为3.8万吨。

上一特产:宕昌百花蜜

下一特产:宕昌黄芪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