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biangbiang面

渭南biangbiang面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吃一老碗biangbiang喜气洋洋,油泼辣子少了嘟嘟囔囔。”煮过几滚的面被捞起盛入陕西人称之为“老碗”的粗瓷大碗里,撒上盐、辣椒面、花椒面、生姜末、葱花、蒜末,然后将半铁勺烧得焦热的清油“呲啦”往上一泼,顿时五香扑鼻,再调上酱油、醋,一碗“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便可食用了。

关中传统的一种面食,不过这前面两字,在汉字中找不到适当的对象,有人写作一个“大”字下面加上一个“面”字。此字在《康熙字典》和《汉语大字典》中均可找到,但读音距离甚远,且意义也绝不相干,所指并非“大面条”而是“大脸面”,故不取。它的正确发音,陕西人,特别关中人,是很熟悉这一词汇,很熟悉这一食品的,一下子便念得出来。这两个字读来应该加重,强调,一字一顿,听时掷地有声方好。读音biang biang,若是打一比方,则其声音,与连续打嘴巴略同。陕西人创造了biang字。此字在西安面馆随处可见,还伴有口诀和不少传说。那字的口诀是:“一点冲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不见0 在左右。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边,留个弯钩挂麻糖,坐个车车游四方。”在关中农村,先前吃这种面的方式方法尤其有趣。一般不是在自己家里饭桌上边慢慢品尝,而是盛到一个大碗里,从家里走出来,在巷道村头场院中间,与父老乡亲边吃边聊,一同共享。此面色泽鲜艳,吃口柔韧,淡雅清香,筋而有味。

在秦朝时,咸阳街头有人卖biang biang 面;常有一位老翁推车沿街叫卖,有时在路边或渭河边架锅劈柴生火并从渭河里舀水和面、给锅里添水煮面。如遇食客,将和好的面一扯二扯三四扯,五拉六拉七八拉,扯九拉十的,像变戏法似的将面拉成又长又宽裤带面,并揪成宽面片状,仍向空中,面片准确回落在滚开的锅里,煮熟后捞到大老碗里,老翁从挂在车子杠杆上的布袋里,取出各种调料,调入面碗中,然后将半铁勺烧焦热的清油猛的“呲啦”往上一泼,递给食客。因为做功奇特,香气四溢,筋软滑溜,味道地道,口感爽快的biang biang 面,令围观者馋的大流口水,个个食欲大开,纷纷争尝,顿时一片啧啧。

上一特产:渭北烤羊腿

下一特产:老城油糕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