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尾鳠

丝尾鳠

又称白须公鱼,马来西亚称Baung。

生物学特性

1.外部形态:头部扁平呈圆锥形,躯干部圆柱形,背部较高。背鳍棘后缘有倒刺,胸鳍棘前缘有锯齿,后缘锯齿粗大。有脂鳍,鳍基与臀鳍相当。尾鳍分叉,上叶延长成丝状。有须4对,包括鼻须1对,上颌须1对,下颌须2对,其中上颌须很长,末端超过腹鳍伸达臀鳍附近。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体色发灰,腹部银白,体表及鳍上均无黑斑。

  2.生活习性:丝尾鳠属热水性鱼类,生活温度为15℃~37℃,最适温度26℃~32℃,低于15℃明显不适,14℃鱼体失去平衡。pH6.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不高。属底层鱼类,集群特性明显,较易起捕。在马来西亚,丝尾鳠通常分布在河口受潮汐影响的河段直到上游的缓流水域,也栖息于稻田附近的渠道。喜欢栖息于不是非常清澈的水域,水深达2~4米。没有泥浆的湖泊或水坝的岸边水域是它们的首选栖身地。

  该鱼为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天然条件下,幼鱼以浮游生物为食,成鱼则以幼虫、小鱼、甲壳类、水生昆虫、水蚯蚓和有机碎片等为食。人工条件下,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及其配合饲料。

  3.生长、繁殖:长速较快,个体较大,当年苗种可长至150g以上,天然水域常见个体0.4~2.5Kg。雌鱼32.5~35.5cm,雄鱼35.5~38.5cm开始性成熟。在马来西亚,丝尾鳠共有两个主要繁殖期,首阶段为2~4月,第二阶段为8~11月。

上一特产:瑶族三角帽

下一特产:兰坪绒毛鸡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