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香沙芋

靖江香沙芋

靖江香沙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靖江香沙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靖江香沙芋,江苏省靖江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靖江市是香沙芋主要产地,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且香沙芋品种抗病、抗虫害能力强,极少用药防治。产品营养丰富,口感细腻,有一股独特香味,素有“芋粟”之美称,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

品种特性

香沙芋属多子芋类中的优良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江苏省靖江市。

香沙芋的营养价值很高,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达70%,既可以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秋补素食一宝。香沙芋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皂角甙等多种成分。中医认为,香沙芋性甘、辛、平,入肠、胃,具有益胃、宽肠、通便散结、补中益肝肾、添精益髓等功效。对辅助治疗大便干结、甲状腺肿大、瘰疬、乳腺炎、虫咬蜂蜇、肠虫癖块、急性关节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

靖江市所产香沙芋具有支链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沙糯适中口感好等特点。

香沙芋食用方法很多,煮、蒸、煨、烤、烧、炒、烩均可。最常见的做法是把香沙芋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香沙芋烧肉或将香沙芋切成丁块,与玉米掺在一起煮粥。应注意的是,香沙芋含较多淀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滞气之弊,生食有微毒。

靖江市位于江苏省苏北平原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江,

靖江香沙芋种植基地

南与张家港市、江阴市、武进市隔江相望,东北至西北与如皋、泰兴市毗连。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1°56′-32°08,东经120°01′-120°33′之间,全市土地总面积664.76平方公里。

地理结构上,靖江市位于下扬子三角洲苏北平原地带,构造上属四级构造单元的下扬子台褶带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江阴、常熟穹断褶束的一部分。境内有一独立丘陵──孤山,余皆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以横港为界, 南低北高,多在黄海高程2.5~4.5米。

气候方面,靖江市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受季风环流势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性和过渡性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冷寒少雨,春秋冷暖、干湿多变。

香沙芋是冲积平原的特有产品,粮菜兼用,靖江市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历史悠久,产品营养丰富,口感好,素有“芋粟”美称。

香沙芋属多子芋类中的优良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江苏靖江、海门,淮南淮北地区也有一定的面积。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支链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备受消费者青睐。成熟期株高1.2m左右,全生育期175-185天,其中播种至出苗50-60天,14-16张叶片,叶片绿色,叶柄紫红色,单株结子芋8-9个,芋芽紫红色。母芋近

圆球形,子芋、孙芋椭圆形至卵圆形,球茎表面鳞片毛皮轮环数10--12节,且

排列紧密,一般667m2产商品子、孙芋1200-1500kg。

靖江香沙芋

地域范围

靖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位于江苏省中南部苏中平原最南端。东南西三面临江,东北至西北与如皋、泰兴两市毗连。靖江香沙芋产地选择在靖江市所属的马桥、生祠、靖城、孤山、季市、斜桥、西来等7个镇的部分村组。位于东经120°02.344'-120°24.321',北纬31°58.368'-32°08.191'的范围内,面积约193平方公里。常年种植面积维持在3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000kg-1100kg,年产量3500吨-3850吨,年产值亿元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靖江香沙芋的母芋近圆球形,子芋、孙芋椭圆形至卵圆形,表皮光滑深褐色,肉质乳白色。靖江香沙芋质地细腻,干香可口,易酥不糊,硬、糯兼备,口感极佳,具有独特的板栗香味,素有“芋中板栗”的美称。 2、内在品质指标:靖江香沙芋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具有支链淀粉含量高的特点。靖江香沙芋含支链淀粉>68%,蛋白质>2.5%,纤维素>3%,理化指标明显优于其它地区品种,使香沙芋成为靖江市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优势农产品。 3、安全要求:靖江香沙芋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要求;产品质量达到《靖江香沙芋》DB32/T 429-2010质量标准。

上一特产:大佛指白果

下一特产:玉爪蟹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