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白山羊

沿河白山羊

沿河白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沿河白山羊,贵州省沿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乌江中下游,适宜养殖山羊,沿河白山羊全身被毛白色,体形中等,多数有角,蹄色蜡黄,肉色红润,有光泽,富有弹性肉质鲜嫩,膻味轻,汤味淳鲜。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沿河白山羊”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沿河白山羊全身被毛白色,体形中等,多数有角,角扁平或半圆,向后上外微弯,呈倒“八字”形,颌下有髯,少数颌下有肉垂,颈细长,胸宽深,背平宽,腹稍大而圆,全身短毛,极少数全身和四肢着生长毛覆盖,四蹄坚实,肌腱有力,结构匀称,肢势端正,荐部较鬐甲部略高,蹄色蜡黄,母羊乳房发达。

沿河白山羊肉色红润,有光泽,细嫩,富有弹性;肉质鲜嫩,膻味轻,汤味淳鲜,皮糯而香。板皮平整,厚簿均匀,柔韧,质地良好,富有弹性,张幅适中。

产地环境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乌江中下游,近邻渝、湘、鄂和长江山峡经济开发区,地处贵州高原东北边缘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大娄山脉的东南麓与武陵山脉的西北麓结合部,离铜仁大兴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60公里;沿德高速过境沿河58公里,在沿河县境有3个匝道互通,沿河高速公路南至榕江接贵广高速公路,北至酉阳(酉沿高速)接渝湘高速公路;326国道和411省道贯通县境。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2468.8平方公里,灌木林地38万亩,草地107万亩,辖22个乡镇(街道)429个行政村,总人口66.8万人。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处在中纬度和季风环流控制的区域。最高海拔1462m,最低海拔225米,相对高差300米-700米。

历史渊源

早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沿河四宝”以其量大质优,与“沿河盐运经济”齐名,成为了沿河经济的主要支撑。据《沿河县志》记载:“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山羊与中蜂、桐棬一起是‘沿河三大特色’,以其肉鲜味美,膻味轻,富含赖氨酸和谷氨酸;板皮质地致密,厚薄均匀,张幅适中,皮板柔润,富有弹性而驰名国内外。

20世纪70年代,沿河被列为全省山羊生产基地县,是‘贵州白山羊’中心产区。

2007年,沿河被确定为全省2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之一,国家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用于种草养羊。

2009年,沿河被列入贵州省13个种草养羊科技扶贫项目重中之重示范县,国家计划在2010-2020年每年向每个县投入1500万元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上一特产:酥食

下一特产:贵州白山羊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