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白及

黄平白及

黄平白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

黄平白及三年生鲜品呈掌状,多有3个分枝,根茎肥厚,色白,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块茎的痕迹;干品呈不规则扁圆形,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断面呈白色角质状,质坚硬,不易折断。黄平白及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其粉末呈淡黄白色。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黄平县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48.88%,境内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等多种林地类型,黄平白及喜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常生长在境内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黄平县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为黄平白及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黄平白及是浅根性植物,适合在排水良好且土壤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中生长,县境内土地类型以低山中山山地、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壤中腐殖层厚,为黄平白及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2)气候情况黄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均气温13~1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4.7℃,日照数1104.7小时,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282天,黄平白及喜阴凉湿润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14.5℃左右,且该区域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黄平白及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黄平县独特的气候环境促进了黄平白及的生长发育。(3)水资源黄平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湖众多。黄平县境内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其中83%的降雨量集中在4-10月份的雨季期内,且5-9月为黄平白及的快速生长期,此时热量和水分的有效性高,雨热同季,利于其生长,黄平县充沛的降水为黄平白及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水资源条件;黄平县境河流纵横密布,属长江水系,有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主要有重安江、阳河、平溪河、西堰河、苗里河、野洞河。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8.62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年平均2.57亿立方米。全县建有多若繁星的沟塘和引水工程。截至2015年初,黄平县有一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632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34座蓄水容量2223.86万立方米。黄平白及喜阴湿的生活环境,不耐旱,黄平县丰富的水资源环境为黄平白及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三.地域范围

黄平白及的地域保护范围: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旧州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浪洞镇、上塘镇、野洞河镇、纸房乡、一碗水乡、翁坪乡共8镇3乡,142个行政村、8个社区和1个居委会,2个工业区(谷陇工业区和槐花工业区),东至谷陇镇斑鸠村,西至上塘镇黄泥坪村,南至重安镇何家寨村,北至纸房乡西堰村。地理坐标:东经107°35'40"~108°12'48″、北纬26°43'46″~27°14'30"之间。生产规模: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4.5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三年生鲜品呈掌状,多有3个分枝,根茎肥厚,色白,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块茎的痕迹;干品呈不规则扁圆形,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断面呈白色角质状,质坚硬,不易折断。黄平白及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其粉末呈淡黄白色。(2)内在品质指标水分≤15.0%,灰分≤4.0%,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要求,其根茎肥厚,质坚硬,不易折断,更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3)产品质量要求黄平白及质量安全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及其他强制性制技术规范要求。

上一特产:丹寨蜡染

下一特产:黄平线椒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