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红稗

习水红稗

习水红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习水红稗是贵州遵义习水县的特产。

习水红稗,是指来自于习水,在习水县内种植,生长和加工的红稗。

红稗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作物,因其独特的生物习性,适宜种植于山区,历史上种植红稗的地区就只有中国的西南山区,主要以习水地区为主。习水位于贵州北部,是川黔渝交界处,赤水河传县而过,自古就是一个贸易集散地,好出好酒。出酒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谷物杂粮,因此习水又是一个谷物杂粮种植大县,和当地的酿酒产业相辅相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红稗因其独特的口感及营养价值在习水被大量种植,并迅速发展呈一定的规模,最终口耳相传的形成了“习水红稗”这名称。

《习水县志》载:“县内主要有小米、大麦、燕麦、豌豆、胡豆、绿豆、巴山豆、北京豆、芸豆、荞子、五谷子、红稗等”。“五谷子(仁米)、燕麦(油麦)、红稗等营养价值高,至今只在少数高寒山区零星种植”。

《遵义市志载》:“稗类、黍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息播州之乱前遵义习水已有种植。清道光年间有鸡爪稗、水稗、烂草米等品种,并有籼、糯之分,在农历三月种,八月收,黍子农历三月种,九月收。民国时期只种稗类而不种黍子。稗类有糯红稗和籼红稗两个农家品种。”

《贵州通志》载:“黔省山多,田少,最为瘠薄,若雨水稍多,则高阜者得济,而低洼者浸损,若晴霁稍久,则低洼者尚资灌溉,而高阜者已觉旱干,是以历年收成不过六七分至八九分而至。今岁自春到秋,雨阳应时,通省田禾悉皆十分茂盛。据各属禀报,稻谷有每茎十余穗者,有两岐三岐者,有高七八尺至偏亩者,且每穗多至六百余粒;至于高粱,亦有五岐六岐者;小米有穗长二尺并二十四穗者;它如秋荞、红稗以及菜蔬瓜果之类,无不畅茂条达,而深僻苗地并新开之丹江八寨处,亦皆十分丰收,居民苗众咸以为从来未有之事”。

贵州省习水县现辖行政区域

《习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习水红稗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请示》,习府呈〔2015〕60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习水红稗》(草案)

上一特产:习水红茶

下一特产:黔北麻羊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