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青稞

甘孜青稞

甘孜青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甘孜州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域面积15.6万平方千米,海拔从1000到7000多m,平均海拔多在3500m以上;东南部深山峡谷高海拔为多雨温润区、其下为干热河谷区,四季较为分明;西北海拔高,山原起伏农牧交错,多为冷凉的半荒漠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总人口96.2万,藏族人口约占86%。全州辖18个县与一个管理局,其中种植青稞的17县,主产县有15个。青稞生产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4000m的区域,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完成生育周期需要≧0℃的有效积温为900—1500℃,年降雨量400—1100mm。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甘孜青稞是甘孜州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1978年,在巴塘县考古发现的《隋书·附传》中有“土宜小麦、青稞”的记载,甘孜州培育青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400年以上。解放后,甘孜青稞经过几代农业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现建有全国唯一的青稞原种基地,全国第一个青稞良繁基地和新品种选育基地。

目前,除泸定县外,甘孜州17个县共种植青稞约50万亩,占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2012年青稞产值达3.68亿元,平均每户种植户增收600多元。甘孜青稞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域范围

甘孜青稞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等17个县,地理坐标为东经97°22'-102°29',北纬27°58'-34°20',东与雅安市接壤,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毗邻,西与西藏藏族自治区交界,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海省相连。保护面积50万亩,年产量8.17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甘孜青稞根系较多;茎直立、空心,表面光滑,呈绿色,成熟后黄色;叶厚而宽,叶色较淡;种子大而饱满,籽粒裸露,与颖壳完全分离,有椭圆形、菱形和锥形等,颜色多种多样,有黄色、绿色、褐色、紫色及黑色等。 (2)内在品质指标:甘孜青稞总淀粉≥52g/100g,维生素E≥1.0mg/kg,远高于平均含量,对促进人体健康发育有着积极作用。 (3)安全要求:甘孜青稞执行《无公害农产品青稞》(DB51/T640-2007)标准。

上一特产:理塘冬虫夏草

下一特产:石渠人参果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