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胭脂李

武宣胭脂李

武宣胭脂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武宣胭脂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武宣县光热丰富、雨热同季、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胭脂李生长。胭脂李因鲜果成熟时果表呈胭脂色而得名,其果实个大、匀称,肉质呈胭脂红,汁多、果甜、脆而爽口、果粉多,形、色、香、味兼优,营养丰富。

感官特征

武宣胭脂李果实中大近圆形,果肩微凸,一边高一边低,果顶微凹,缝合线明显,果皮果粉多。果肉鲜红色,肉质脆嫩,甜酸适中,果核小,稍粘核。

内在品质

武宣胭脂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总糖≥6.0克/100克,总酸(以柠檬酸计)≤1.4克/100克。

土壤地貌

武宣县胭脂李种植区域地形东北较高,西南和中部略低,境内东北、西南群山环抱,形如天然屏障,有丘陵地貌、岩溶地貌和平原地貌。成土母质有七大类,其中红土母质最多,占35.47%,砂页岩母质占31.43%。土壤pH值5.3~7.5,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利于胭脂李树势生长。

水文情况

武宣胭脂李保护范围内河流处于珠江流域,黔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西江水系的一级干流,在县境内长度为90千米,集雨面积为1966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1325亿立方米。全县除黔江外,尚有东乡、濠江、武来、马来、新江、阴江、石祥等7条较大河流,总长395.2千米,集雨面积为1794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1259亿立方米。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2.7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26亿立方米,为胭脂李生产提供了丰富水源。

气候情况

武宣胭脂李保护范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682.52兆焦耳/平方米。温度大于或等于10℃的日照总时数为1649.5小时,占全年的89.2%;年平均气温为21.2℃,≥0℃积温为7742.8℃;年均无霜期为329天,平均昼夜温差6.8℃,利于营养储存;年均降水量为1291.7毫米,5~8月是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7%;年均相对湿度76%。武宣县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适宜胭脂李生长。

历史渊源

武宣胭脂李栽培历史悠久,史载最早为清代咸丰年间,光绪十年(1884年)种植增多,民国后面积便陆续扩大,每年产量数万千克。

1980年普查时,发现武宣镇北街韦家菜园尚余29株胭脂李老树,树龄均50年以上,已基本失去结果能力。

1981年,武宣县有关部门筑围墙将29株胭脂李老树作为母本树进行保护,并派出专人管理,由技术人员和工人采取技术措施对果树进行更新培壮。

1982年春,柳州地区科委、武宣县科委拨下专项款1000元,使29株胭脂李重现生机,同时在武宣镇园艺场(今龙眼示范场)及东乡、三里、桐岭等建立胭脂李苗圃,到1990年止全县共育出优质胭脂李苗木200多万株,促进了胭脂李的发展。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武宣胭脂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上一特产:象州绣球

下一特产:金龙茶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