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樱桃

房县樱桃

房县樱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房县樱桃,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房县樱桃产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房县樱桃产区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堵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阴峪河)、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温水河)两大水系,适宜种植樱桃。房县樱桃果实略呈扁圆形,果顶略突起,基部凹陷,横经1.6-1.8厘米,纵经1.4-1.6厘米,单果重3-4克。果梗长2-3厘米,不易脱落,果皮稍厚,红色,有光泽,果肉淡黄色有弹性,汁多味甜,常温下可保鲜4-5天。

品质特性

房县樱桃果实略呈扁圆形,果顶略突起,基部凹陷,横经1.6-1.8厘米,纵经1.4-1.6厘米,单果重3-4克。果梗长2-3厘米,不易脱落,果皮稍厚,红色,有光泽,果肉淡黄色有弹性,汁多味甜,常温下可保鲜4-5天。可溶性糖≥10.5%,可滴定酸(以柠檬酸计)≤6.24克/升,可溶性固形物≥11.94%,铁≥2.90毫克/千克。

药用价值

樱桃果实中含蛋白质、糖、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其中铁的含量比苹果、柑桔、鸭梨高山20倍,在水果中首位,营养价值很高。除供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果酱、果酒、果汁、蜜饯等。此外,樱桃甘温无毒。具有调中益脾,滋润皮肤的功能。外擦能防治冻疮。中医学上以核入药,性平味辛,能透发麻疹。

土壤地貌

房县土壤种类较多,有黄棕壤、山地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个土种,201个变种,总面积441862公顷;全县土壤中性偏碱,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大部分缺钾、有机质含量偏低、部分土壤物理性能不良;房县地貌由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地势部组成,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四周高山环绕,由两侧分向中部倾斜,略成盆地形势;境内山川秀美、溪谷交错,沟壑纵横,植被覆盖率良好,森林覆盖率77.5%。房县樱桃产区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在1.6%-5.5%,pH值为6.0-7.5,多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山地阳坡处或沟边、房前屋后、植被保持很好,适宜樱桃的生长。

水文情况

房县樱桃产区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堵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阴峪河)、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温水河)两大水系。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750-1160毫米,径流总量20.5亿立方米,年降水量46.6亿立方米,过境容水量16.4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

房县樱桃产区是南水北调水源区,境内没有大型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土壤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区地表水达到GB3838—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6.0-8.0,砷≤0.05毫克/升、镉≤0.005毫克/升、铅≤0.05毫克/升,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气候情况

房县樱桃产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无霜期170-240天;区域内年降水量的差别不大,总的特点是南部地势高的地方降水多,北部地势低的地方降水略少,年均降雨量750-1160毫米,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为236毫米,占26%;6-8月平均为406毫米,占44%;9-11月平均为227毫米,占25%;12-2月平均为45毫米,占5%;雨日在100-140天之间,年平均雨日117天,雨日由北向南逐渐增多;产区生态环境优良,大气清新无污染,符合GB3095–2012的Ⅰ级标准。特殊的光、热、水、土和生态植被组合,产生了房县樱桃这一特殊地道果树品种,造就了房县樱桃特有的品质。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房县樱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上一特产:松石石雕

下一特产:房县野生板栗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