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油栗

沙地油栗

沙地油栗产于恩施市沙地乡,系恩施市林特局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从板栗地方种中决选而成的板栗良种。

沙地油栗树冠紧凑,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圆头形,中果枝,叶大呈倒卵形,叶面有光泽,总苞椭圆形,中等大小,苞皮薄,成熟时呈十字开裂,出实率大于45%,实果平均单果重11克,果面粽红色、油亮、外形美观,涩皮易剥,果肉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据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测试,内含蛋白质8.9%、糖18.8%、8脂肪%、淀粉64.3%,含硒、锌、铁、钙等20余种微量元素。该品种适合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微酸性黄壤和砂质壤土种植,每亩种植55-110株为宜。

沙地油栗于19世纪年代在恩施市沙地乡大池村被发现,而且当时在该村进行了小规模开发。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恩施市林科所开发研究,选育成地方优良品种,恩施市科委将其定名为“沙地油栗”,并通过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测试,其品质优良。1998年以来,沙地乡政府依靠科技、合理规划,对沙地油栗进行了产业化规模开发。一是与湖北民院联姻,在板栗的储藏保鲜、病虫防治、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效果;二是办好了大池村和长脚坡林场两个沙地油栗生产基地,面积达1万亩;三是为“沙地油栗”正名。1999年,经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属地方优良品种,并正式定名为“沙地油栗”。2000年9月下旬,在湖北民院和恩施市政府主办、沙地乡政府和湖北民院园艺系承办的“恩施市板栗生产学术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种地的30多位知名干果专家对沙地油栗进行品评和学术交流,对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沙地油栗富含硒、锌、钙等微量元素,属地方优良品种,可在长江中下游或南方大部分地区示范推广种植”。自此,沙地油栗踏上了快速、高效、科技含量高、规模开发的产业化建设轨道。目前,沙地乡已发展沙地油栗3.2万亩,年产量达11万公斤。

上一特产:恩施紫油厚朴

下一特产:玉米爽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