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鸭湖鳙鱼

宿鸭湖鳙鱼

宿鸭湖鳙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

宿鸭湖鳙鱼体型匀称,头身比大,头与身比例为5.5:4.5,而其他水库花鲢与身比例为4.5::55,鳞片细小;体色鲜亮,背部青黑,腹部灰白,斑块均匀。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宿鸭湖是一个亚洲面积最大平原人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多项目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有“人造洞庭”之美誉。宿鸭湖流域属大陆性温带气候,多年平均面降水量均值为962mm,最大1550mm(1975年),最小584mm(1966年),6到8月降雨常占全年60%左右。宿鸭湖、板桥、薄山区间平均径流深为264mm,最大726mm。年平均蒸发量为1050mm,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初霜期多在11月上旬,无霜期平均约为220天。宿鸭湖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淡水湖,水面宽阔、光照充足。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的水鸟达到了16目、49科、192种;浮游植物共计有8门、26科、61属(种);浮游动物共计有66属;底栖动物3目、7属、7种;鱼类共计有4目、11科、39属、59种,以鲤科鱼类最多,含27属、42种。宿鸭湖水库控制汝河和臻头河两条主要河流,还有练江河、韩溪河、黄泥河、云溪河等十几条较小河流。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有利于鳙鱼生长。年平均气温14.9℃,6~9月份,鳙鱼生长期间的月平均气温25℃以上,适宜鳙鱼的喜温生育要求。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9.6千卡/厘米2,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58.6千卡/厘米2,6~9月份鳙鱼生长期内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26.6千卡/厘米2,占全年总量的45.4%。充分的光照促进了宿鸭湖水体的光合作用,浮游生物数量极大,各种鱼类天然饵料丰富。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0%以上,尤以7~8月份鳙鱼生育盛期降水量最大,大量农田秸秆等有机物通过地面径流进入库区,为宿鸭湖鳙鱼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物质。同时宿鸭湖水体中硒、钙、镁、铁、铜、钼等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对鳙鱼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保证鳙鱼品质优良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地域范围

宿鸭湖水库位于北纬32°57′17"至33°07′35",东径114°12′18"至114°14′51",东临汝南县县城,西与驻马店市接壤,北靠汝河,南邻新阳高速公路,东西宽21公里,南北长38公里,宿鸭湖鳙鱼保护区域跨罗店镇、张楼镇、老君庙镇、宿鸭湖街道办事处、古塔街道办事处、三桥镇等六个乡镇(街道),总面积约10005.733公顷,鳙鱼年产量400万公斤。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内在品质指标4.1.1外在感官:体型匀称,头身比大,头与身比例为5.5:4.5,而其他水库花鲢与身比例为4.5::55,鳞片细小;体色鲜亮,背部青黑,腹部灰白,斑块均匀。4.1.2内在品质指标:全国其他产地每100克鳙鱼中含蛋白质15.3克、脂肪2.2克、胆固醇112毫克、谷氨酸2.01克、天冬氨酸1.3克(参考标准:《中国食物成份表》),而宿鸭湖鳙鱼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6.2克、脂肪0.4克、胆固醇28.27毫克、谷氨酸2.54克、天冬氨酸1.61克。全国其他产地每1000克鳙鱼中含硒0.19毫克、铁8毫克(参考标准:《中国食物成份表》),而宿鸭湖鳙鱼每1000克中含硒0.5毫克、铁21.57毫克。通过以上对比,宿鸭湖鳙鱼所具有特殊品质表现在:1、外在感官特征:头型大,头与身比例为5.5:4.5,而其他水库花鲢与身比例为4.5::55,满足广大消费者喜欢消费鱼头的需求;2、内在品质指标“四高两低”:高蛋白、高硒、高铁、高呈味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4.2安全要求:4.2.1宿鸭湖鳙鱼养殖严格按照绿色水产品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渔业水质要求》、NY/T842—2012《绿色食品鱼——养殖要求》等标准执行,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宿鸭湖鳙鱼质量安全。4.2.2宿鸭湖鳙鱼养殖严格要求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切实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4.2.3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熟知度,切实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上一特产:驻马店小磨香油

下一特产:汝南鸡肉丸子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