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红薯

西平红薯

西平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

西平红薯薯块均匀整齐,体形修长;薯皮光滑,薯肉红心,肉质细腻,粗纤维少;鲜食甘甜可口,熟食香味浓郁。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地形地貌西平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县境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550米,最低53米,平均59.5米。伏牛山余脉自县境西南绵延入境,形成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西南部为浅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有大小山峰10余座,峰峦叠嶂,树木葱郁,山泉流泻,风景秀丽,有著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冶铁遗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发有棠溪源风景区。中部为平原区占全县面积67%,有师灵、蔡寨、金刚3个缓岗;东北为洼地区占全县面积23%。有号称西平“八大坡”的洼地,其中最著名的是东部的老王坡,面积达140平方公里,明嘉靖以前为水势浩淼的湖泊,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淮河流域有名的滞洪区。2.2水文水系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的洪汝河系。境内较大的河流有洪河、柳堰河和淤泥河,洪河是境内最大的河流,它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6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33亿立方米,地下水(浅层)1.29亿立方米。2.3气候情况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生长季长。常年平均气温14.9℃,年日照时数2078.5小时,年降水量为800多毫米,耕层土壤属中上等肥力水平,适合红薯生长。2.4土壤类型全县土壤可分为石质土、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五个土类。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多为耕地,石质土、黄棕壤多为非耕地。2008年国土资源调查统计,全县耕地面积80621.14公顷。其中黄褐土占34.54%,砂姜黑土占43.81%,适合红薯生长。2.5土壤养分西平县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为0.9945g/kg、有效磷24.68mg/kg、速效钾118.17mg/kg、缓效钾595.38mg/kg、有机质15.005g/kg、PH值5.77。从总体情况看,本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属中等水平,全氮中等偏低,有效磷含量水平较高。以此标准,目前全县目前耕层土壤养分尚属中等肥力水平。

三.地域范围

西平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覆盖西平县柏苑办事处、五沟营镇、权寨镇、师灵镇、重渠乡、人和乡、宋集镇、谭店乡、杨庄乡、专探乡、二郎镇、蔡寨乡、焦庄乡、老王坡管委会等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3个行政村(居委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3o36′29"-114o11′11",北纬33o14′33"-33o32′21"之间。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外在及感官特征西平红薯薯块均匀整齐,体形修长;薯皮光滑,薯肉红心,肉质细腻,粗纤维少;鲜食甘甜可口,熟食香味浓郁。4.2内在品质指标抗坏血酸每100g含量≥24.1mg,可溶性总糖≥8.6%,β-胡萝卜素每100g含量≥7.5mg,钙每100g含量≥530mg。4.3安全要求西平红薯生产严格按照优质红薯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红薯质量安全。

上一特产:西平小麦

下一特产:西平咸豆腐脑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