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马铃薯

郭村马铃薯

郭村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

郭村马铃薯果形为椭圆形,块茎大,外形圆润、规整,黄皮黄肉、芽眼浅,表面光滑,粗细均匀,耐储运等品质。烹饪加工成熟食后,清脆爽口或入口软面,味道鲜美。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土壤地貌情况:商丘市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基本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有倾斜,商丘市睢阳区位于豫东平原的中部偏北,属黄河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整个地形以1/5000-1/7000的坡降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高度在30~63.5m之间。土壤质地砂、粘适中,大部分为两合土,土层深厚,利于作物根系下扎,适于作物生长。土质保水保肥能力强,潜在肥力高,有机质含量0.8-1.1%,含氮0.05-1.09%,含磷0.119-0.159%,含钾1-2.1%。适宜马铃薯作物生长。水文情况:流经睢阳区马铃薯种植区域的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清水河、运河、西沙支沟、陈良河等。根据1986-2010年25年的水文观测资料综合计算分析,睢阳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791万m3,P=50%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为3804万m3,P=75%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为1932万m3,P=90%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为1278万m3。保障马铃薯生产足够的灌溉用水。气候情况:睢阳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夏季多雨,冬春两季干燥,干湿分明。年际降雨量变化不大,年内雨量分布不均,形成夏季降雨集中、春秋两季雨量较少的气候特点。适宜春秋两季马铃薯的栽培与管理。睢阳区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年平均气温13.9℃,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9℃,冬不太冷。无霜期206天,最长年份238天,最短年份172天。其中4-5月份昼夜温差大、温度适宜,易于马铃薯生长。睢阳区年日照时数2508.9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2230-2509小时。太阳总辐射年均达122.2千卡/平方厘米左右,12月份最小3.2千卡/平方厘米,6月份最大6.9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充足,光能源丰富。为郭村马铃薯营养物质的积累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

三.地域范围

郭村马铃薯地域范围涵盖睢阳区郭村镇、毛堌堆镇、路河镇、勒马乡、临河店乡。商丘市睢阳区地处豫东平原,东接商丘市虞城县,西靠宁陵县,北与梁园区相邻,南与商丘市柘城县、周口市鹿邑县、安徽省亳州市接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5°41′-115°51′,北纬34°27′-34°38′之间,包括郭村镇、毛堌堆镇、路河镇、勒马乡、临河店乡5个乡镇40个行政村,郭村马铃薯生产面积约3416公顷,年均总产量约在12.6万吨左右。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果形为椭圆形,块茎大,外形圆润、规整,黄皮黄肉、芽眼浅,表面光滑,粗细均匀,耐储运等品质。烹饪加工成熟食后,清脆爽口或入口软面,味道鲜美。4.2内在品质指标: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据测定,蛋白质≥1.6g/100g,淀粉≥11.5g/100g,抗坏血酸≥37.5mg/100g,钾:2.8×103~3.28×103mg/100g,钙:120~152mg/100g。其检测数据均高于同类参考值。4.3安全要求:生产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5010》要求,生产管理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操作,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郭村马铃薯质量安全。

上一特产:冯桥红薯

下一特产:李口西瓜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