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南枣

义乌南枣

义乌南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南枣 “日吃三个枣、一生不易老”,这民谚在义乌流传日久。南枣是义乌特有的名贵产品。清乾隆时,曾列为贡品,故又称“京果”。《中国名产》第一集有“江南枣中佳品,是浙江义乌南枣”的记载。用“双仁枣”加工制成的南枣,果肉肥厚,乌黑发亮,花纹清晰细密,滋味甘美,营养丰富,含有糖、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单宁、硝酸盐、酒石酸等多种成分。鲜枣的含糖量达10—36%,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梨、桃等高90—120倍以上,比桔、橙、柠檬等更多。有养脾、平胃气、润心肺、止咳嗽、补五脏、治虚损等药效。为浙江省传统名牌出口商品之一。自出口外销港、澳、东南亚各地以来,供不应求。

蜜枣 又称金丝琥珀蜜枣。形扁圆,纹缕如丝,色泽嫩黄,透明似琥珀,质地糯软,味甜美,素有“蜜饯珍品”之誉。制作蜜枣选料讲究,需用肉厚、质松、汁少、味甜、颗粒重16克以上的“义乌大枣”,经过选枣、划丝、糖煎、捏枣、烘焙、整形等多道工序制成。1982年在全省果品加工评比会上,评为蜜枣类第一名。现在蜜枣加工,用切枣机代替手工划丝,用电气烘房代替木炭烘枣。

素负盛名的义乌南枣,是用义乌所产的大枣制作而成。《中国名产》第一集记载:“江南枣中,佳品是义乌南枣”。义乌南枣外形比红枣厚实饱满,果大核小;皱褶比红枣细蜜,肉质细腴;色泽比红枣浓,乌黑发亮;形、色、味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维生素B含量在果品中极高。义乌南枣上等干品,手摇可听到“咚咚”响声,食用上也有讲究。义乌南枣的加工史,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据浙江农业大学专家所撰《南枣加工史》的论述,南枣的加工史可上溯到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

同为义乌大枣制作的金丝琥珀蜜枣,素有“蜜饯珍品”之誉。其传统加工技艺中的生产技术、制作工具、辅助器具以及加工作坊等,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传统工艺与技术特征。特别是选料、划枣、清洗、煮枣、烘焙、捏枣技术等,是古代原始加工蜜枣技术的历史传承,金丝琥珀蜜枣的制作工艺有广泛影响,具有重要的活态的历史文化价值。

地域范围

义乌南枣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义乌市佛堂镇、义亭镇、上溪镇、赤岸镇、大陈镇、苏溪镇、城西街道、稠城街道、福田街道、稠江街道、江东街道、北苑街道、后宅街道、廿三里街道,共计14个镇(街道)450个行政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19°49′~120°16′,北纬29°22′~29°33′之间,东至廿三里街道里兆村,南至赤岸镇尚阳村,西至上溪镇三和村,北至大陈镇义北村,总面积540公顷,年产南枣605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义乌南枣乌黑透红,表面有光泽,颗粒完整,枣身干爽,枣纹匀称,手握不粘个,成把握摇有响声,枣核剪开有枣仁。 2、气味、滋味:具有原果风味、甜中带酸,可有烟熏味。 3、内含成分:义乌南枣保留有丰富营养,品质特征明显。义乌南枣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为: 表1规格及感官要求 项 目 要求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规格(粒/kg) ≤160 161~180 181~220 221~260 色泽 乌黑透红,表面有光泽 气味、滋味 具有原果风味、甜中带酸,可有烟熏味 组织形态 手握不粘个,成把握摇有响声,枣核剪开有枣仁 外观 颗粒完整、枣身干爽、枣纹匀称,无虫蛀和霉变,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表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总糖(以葡萄糖计)/(g/100g) ≥ 45.0 维生素C/(mg/100g) ≥ 20.0 铁(以Fe计)/(mg/kg) ≥ 9.0 3、包装、运输、贮存等相关规定应符合《义乌南枣加工技术规程》、《义乌南枣》标准要求。

上一特产:磐安香菇

下一特产:浙玄参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