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黑羊

德化黑羊

德化黑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德化黑羊,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德化黑羊体型小,公母成年平均体重分别为33千克和30千克,毛色全黑、皮肤青色,体躯结实,四肢健壮,头狭长,呈三角形;有髯有角,角向后侧弯曲,公羊角较粗大,少数羊颔下有肉垂,背线平直,体躯前低后高,臀部倾斜,尾短小、上翘。德化黑羊羊肉肌纤维细,口感鲜甜,硬度小,肉质鲜嫩,膻味极小,营养丰富。

外在特征

德化黑羊体型小,公母成年平均体重分别为33千克和30千克,毛色全黑、皮肤青色,体躯结实,四肢健壮,头狭长,呈三角形;有髯有角,角向后侧弯曲,公羊角较粗大,少数羊颔下有肉垂,背线平直,体躯前低后高,臀部倾斜,尾短小、上翘。乳房发达,0 一对,产品具有皮薄、肉质细嫩紧实,风味鲜美、膻味轻等特点。

内在品质

德化黑羊羊肉肌纤维细,口感鲜甜,硬度小,肉质鲜嫩,膻味极小;屠宰率为50.6%左右,营养丰富,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成年羊肉质中氨基酸≥17.0克/100克、蛋白质≥20.5克/100克、脂肪≤3.5克/100克、不饱和脂肪酸≥35.0%。

土壤地貌

德化县境内山多、水足,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横贯德化县中部,形成连绵起伏的丘陵高山地势,千米以上高山共有258座,森林覆盖率达到77.3%,草场可利用面积58866.6公顷,其中戴云山、石牛山草场的可利用面积达7133.3公顷,并大多分布着黑羊喜食的禾本科、豆科等四季优质牧草,为德化黑羊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境内地势大致由中部向四周倾钭,坡陡林密,峰峦重叠,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独立的自然村落,群众养羊的羊舍就建筑在各个自然村落的山地或林间隙地,为德化黑羊生长提供天然的防疫隔离屏障。全县土壤多以黄红壤为主,还有红壤土、黄壤土、陶瓷土和水稻土等类型。肥沃的土地有利于各种优质牧草生长,如当地盛产地瓜及地瓜藤蔓、马铃薯等都是养羊的主要饲料,还有四季牧草如野苋菜、野豌豆、野苜蓿、野古草、地念、马兰、园果雀稗、狼尾草、牛筋草、松针叶等黑羊喜食的牧草资源也非常丰富,冬季枯草期可种植黑麦草等补充,德化黑羊就是在这种独特的环境条件下世代繁衍,从而形成独特的肉质品质。

水文情况

德化黑羊产区河流大多发源于境内的戴云山、九仙山,属闽江支流大樟溪上游水系,该水体与土壤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有效营养成份,特别是含有丰富的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该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与德化黑羊肉品质密切相关。德化是中国的瓷都,其瓷土中氧化铁的含量达到0.55%,山泉水中的锌含量达到0.01%,此外,还含有对黑羊生长非常有利的硒元素。土壤中的有机物及矿物质,对德化黑羊肌肉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情况

德化黑羊产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夏长不酷热,冬短少严寒,气候温凉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潮湿多雾、日照略偏少等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温36.6℃,极端最低温-6.2℃,年降雨量1500毫米-2000毫米,相对湿度65%-88%,无霜期260天左右,年蒸发量平均107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954小时。德化适中的气温为德化黑羊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并能适应较高的相对湿度,同时相对较高的湿度对形成德化黑羊肉质细嫩的品质特色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德化黑羊的生长繁殖和品质特色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历史渊源

福建省德化县戴云山羊属中小型肉用山羊,在德化饲养历史悠久,据1982年统计,该县存栏数为10245头,其中可繁母羊3251头。

1986年,从福建省农科院引进南江黄羊,应用杂交技术,利用南江黄羊为父本,戴云山羊为母本,放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类型草地上反反复复进行了数百次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获得了初步成功:0 羊的饲养期缩短了4-6个月,每头增重比本地戴云山羊多5-10公斤,每头羊的重量可达40-50公斤,比增10-20公斤。后来德化县当地的农民利用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扩大了养殖范围。久之,被消费者称为“德化黑羊”而闻名于周边地区。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德化黑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上一特产:大铭生姜

下一特产:德化黑兔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