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雪薯

清流雪薯

清流雪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清流县是著名的客家祖地之一,全县客家风情浓郁。明朝修编的嘉靖道光清流县志记载:“藷藇,俗谓之雪薯。一种生山中,极紧实,味美益人,谓之雪薯”。《清流县志》记载,雪薯在传统节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除夕夜各家普遍以鸡、雪薯或萝卜燉肉为食料,团圆过年。清流县种植和食用雪薯的历史悠久。人们在长期的栽培中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栽培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品种特性和产品特征。清流雪薯植株生长势中等,叶三角形,基部为戟形,先端渐尖,顶叶绿色,成叶深绿色,叶缘微波,叶面不光滑。雪薯个体粗大,浑圆、均匀,表皮黄褐色,少须根,质坚实、粉性足、肉洁白,切口黏液多,味鲜质细腻。在周边地区堪称首屈一指,是薯中上品。清末明初,清流雪薯就因品质上乘而声名鹊起,进人了京城。清流县是福建省雪薯最大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户规模化种植,有力地促进了清流县雪薯的规模化生产,栽培面积4800亩左右,年产近万吨,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已成为本县的名、优、特农产品之一。

“清流雪薯”是清流县首个获农业部评审认证的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个体较粗大、浑圆、均匀,薯体坚实,切口少黏液,不易褐变,耐贮藏等优点,而且薯质粉性足、细腻、雪白、味鲜。

2012年,清流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科技引导示范,大力发展雪薯种植,在龙津镇、嵩口镇、赖坊乡建立起3个标准化高产优质栽培五新集成示范基地,成立雪薯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使雪薯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据统计,全县目前已形成规模化雪薯种植7000多亩,2012年为农民增收达1.2亿元。

清流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清流产山药,习称雪薯,其保护范围是东经116°38′到117°10′,北纬25°48′到26°21′之间;保护地域是林畲乡、嵩溪镇、龙津镇、嵩口镇、温郊乡、余朋乡、沙芜乡、赖坊乡等 8 个乡镇,辖 63 个村;总保护面积1290平方千米。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东临永安市,南接连城县,西北与宁化县毗邻,东北与明溪县接壤。目前全县雪薯年种植面积达4800亩左右,年产量9574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块茎长圆柱形、较粗大、浑圆、均匀,薯体坚实,表皮黄褐色,少须根,切口少黏液,不易褐变,耐贮藏。 2、内在品质指标:清流雪薯营养好,价值高。经检测清流雪薯百克含蛋白质8.15~8.56克,淀粉56.00~60.50克,灰分1.75~2.25克;氨基酸(谷氨酸、精氨酸等17种)6.32~6.86克,粗纤维1.06~1.53克。 3、安全要求:清流雪薯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NY5221-2005)标准。

上一特产:清流鲜切花

下一特产:彰化肉圆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