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石墨茶

黟县石墨茶

黟县石墨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黟县石墨茶外形圆紧重实、墨绿透翠;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嫩栗带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柔软绿亮。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圆紧墨翠、栗香甘醇”。黟县石墨茶理化指标见表2表2黟县石墨茶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水分(%)≤6.5粉末(%)≤0.5总灰分(%)≤6.5水浸出物(%)≥37

黟县石墨茶地理标志农产品涵盖整个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核心地域范围为:碧阳镇横岗村、钟山村、南屏村、赤岭村、星火村、古黄村、关麓村、丰梧村、碧山村、石亭村、柏山村、深冲村、马道村、南门村、郭门村,宏村镇古溪村、朱村、屏山村、金家岭村、龙江村、汤蜀村、泗溪村、塔川村、星光村、际村、大同村、雉山村,渔亭镇桃源村、团结村、楠玛村、下阜村、汪村、考川村,西递镇霭峰村、西递村、石印村、潭口村、叶村、源川村,柯村镇柯村村、湖田村、三合村、宝溪村、翠林村、东坑村、胡门村,宏潭乡溪下村、竹溪村、塘田村、佘溪村、宏潭村、杨林村,洪星乡大星村、同川村、杨家墩村、红光村、长春村、美溪乡黄菇村、兰湖村、庙林村、美坑村,共计8个乡镇61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8′30″-118°06′00″,北纬29°47′00″-30°11′30″,生产规模为3700公顷,年产量200吨。

气候黟县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和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5.8℃,年均日照时数1800h,年均降水量在1686mm,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全年无霜期220d左右。

地貌与土壤黟县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的典型山区县,黄山余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黟县中部,形成新安江(南)和青弋江(北)的天然分水岭,中间高,南北低,山与盆地兼而有之,其中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是较为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之一。黟县山地土壤主要分为红黄壤、黄红壤、山地黄壤、紫色石灰土和高山草甸土五类。长期受雨水淋漓和冲刷,土壤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形成了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海拔300-500m一般以黄红壤为主,500-800m以山地黄壤为主,800m以上多为高山草甸。土壤发育的层次分明,在较为完整的植被的影响下,土壤的肥力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0%,土层厚度>60cm。土壤pH5.0~6.5。

水源与水质黟县河流均发源于境内中部中山,分属于青弋江和新安江两大水系,北水入石台县境,经太平湖汇入青弋江,南水经横江过屯溪汇入新安江。水资源丰富,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

生态环境、大气状况黟县境内生态环境优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84.7%,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优异的生态环境,优质的光温水土条件,为黟县石墨茶创造了优越的生长条件黟县石墨茶茶园分布在海拔200-800m之间低山河谷地带,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雨量丰沛,常年云雾缭绕,有利于茶叶叶绿素的合成,是黟县石墨茶形成“墨翠”的重要因素;同时促进了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等可溶性物质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是形成黟县石墨茶“栗香甘醇”品质特征的重要条件。

上一特产:沙地马蹄鳖

下一特产:黄山黑鸡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