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雷笋

溪口雷笋

溪口雷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溪口雷笋,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七、八月份为全年光照充足期,光、热与水资源基本同步,适宜雷笋生长。雷笋营养价值丰富,粗纤维含量低(15%),尤其含有较多的人体不许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可达25%以上。溪口雷笋一般单株鲜笋重在0.1-0.4千克之间,采收长度在20-40厘米,基径在4-5厘米之间,笋肉得率可达65-72%。

品质特性

溪口雷笋以基部淡紫红色、上部褐黄色、壳内壁淡紫红为特征,具有笋形通直0 、壳薄光滑、色泽鲜亮、笋肉鲜嫩松脆带甜、富含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特点。一般单株笋鲜重0.2-0.4千克,基径4-5厘米,笋得肉率65-72%,适宜采收长度25-35厘米。

雷笋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粗纤维含量低(15%),尤其含有较多的人体不许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可达25%以上。

营养价值

雷笋的营养丰富,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铁、钙、磷、镁等和维生素C、E、B1、B2、B12、A等含量也较高。据医籍记载,雷笋味甘、微寒、无毒,有消渴、利尿、清肺、化痰的功效,且脂肪、糖类含量低,常吃能增进食欲,有助减肥,所含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增进消化腺分泌,利于消化排泄,减少有害物质滞留肠道。

土壤地貌

主产区以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其中黄壤分布在海拔高程68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大多属低山缓坡,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微酸性,pH值6.0左右,特别适宜于雷竹的栽培。

水文情况

溪口雷笋主产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大型工业污染和高污染企业,水质质量良好。灌溉水以天然降雨为主,水质清洁,水源充足。生长的雷笋味道鲜美,甘甜脆嫩,出肉率高达70%,品质极佳。

气候情况

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七、八月份为全年光照充足期,光、热与水资源基本同步,适宜雷笋生长。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溪口雷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使用“溪口雷笋”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生产地域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所有行政村,该区域位于北纬29°25′~29°47′、东经121°03′~121°46′之间,主要产地为溪口镇、锦屏街道、尚田镇、大堰镇、萧王庙街道和西坞街道等街道。东接海曙区,东南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南连宁海县,西接余姚市,北交鄞州区,总生产面积4.61万亩。

上一特产:火臆金鸡

下一特产:尚田草莓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