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闷蛏子

碗闷蛏子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系,真瓣鳃纲,真瓣鳃目、竹蛏科。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

蛏子生活在浅海泥沙中,有左右相等的两个贝壳,壳质脆薄,呈长方形,表面常生长一层浅绿色的薄皮。蛏肉味道鲜美,是比较普通的海产食品。

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又名长街蛏子,以田种之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蛏子的肉很好吃,价格便宜,是一种大众化的海产食品。

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虚的功能。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蛏子有很多种菜系佳肴做法。蛏子无论蒸煮,清炖,还是烧卤,煎炸,都风味香浓。

蛏子食法很简单,从蛏田起捕的蛏子,洗净后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腹中的泥沙吐净,倒在沸水中,稍为停留,加入葱末、少许盐,即可捞起食用;也可用干辣椒、食用油做辣炒蛏子。

蛏肉嫩而鲜,风味独特,是佐酒的佳肴。古人曾有诗赞道:“沙蜻四寸尾掉黄,风味由来压邵洋;麦碎花开三月半,美人种子市蛏秧”。

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

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

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蛏子营养丰富,每百克鲜蛏肉中(可食部)含水分88.4克、热量40千卡、能量167千焦、蛋白质7.3克、脂肪0.3克、水化合物2.1克、胆固醇131毫克、灰份1.9克、维生素A59毫克、视黄醇59毫克、硫胺素0.02微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1.2毫克、维生素E(T)0.59毫克、a—E0.59、钙134毫克、磷114毫克、钾140毫克、钠175.9毫克、镁35毫克、铁33.6毫克、锌2.01毫克、硒55.14微克、铜0.38毫克、锰11.93毫克、异亮氨酸256毫克、亮氨酸447毫克、赖氨酸423毫克、含硫氨基酸(T)178毫克、蛋氨酸178毫克、芳香族氨基酸(T)529毫克、苯丙氨酸287毫克、酪氨酸242毫克、苏氨酸302毫克、色氨酸89毫克、缬氨酸283毫克、精氨酸460毫克、组氨酸101毫克、丙氨酸607毫克、天冬氨酸653毫克、谷氨酸970毫克、甘氨酸450毫克、丝氨酸298毫克。

上一特产:雪菜黄鱼

下一特产:红烧望潮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