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鸡头米

吴中鸡头米

吴中鸡头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吴中鸡头米,江苏省苏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苏州吴中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荡密布,太湖、吴淞江流域及澄湖水质优良,非常适合水生蔬菜的种植,特别有利是芡实的生长发育,孕育了吴中鸡头米的独特品质。吴中鸡头米籽粒浑圆饱满,颜色米黄,鲜品清香淡雅。煮后香气浓郁,入口软糯,嚼后回甜。

产品特点

吴中鸡头米籽粒浑圆饱满,颜色米黄,鲜品清香淡雅。肉质细腻粘糯,甜润爽口,回味悠长。煮后香气浓郁,入口软糯,略有弹性,味香,嚼后回甜。吴中鸡头米是太湖地区苏州特有的水生珍惜作物,每100克吴中鸡头米含直链淀粉大于19克,蛋白质大于4.2克。鸡头米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中医认为其晒干后可以入药,具有健脾补肾,补中益气的功效。

产地环境

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于于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一月均温2.5℃,7月均温28℃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52小时,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在“吴中鸡头米”生长期间,雨量充沛,气温较高,有利于吴中鸡头米特色的形成和保持。吴中鸡头米种植区域内河港交错,河荡密布,太湖、吴淞江流域及澄湖水质优良,非常适合水生蔬菜的种植,特别有利是芡实的生长发育,孕育了吴中鸡头米的独特品质。苏州吴中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湖河众多,圩荡遍布,土壤肥沃,不仅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还是水生蔬菜的集中产区。被人们俗称为“水八仙之乡”。吴中鸡头米种植主要区域由于地势偏低、湖田多,特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种植水生蔬菜的优势,土壤特点为土层深厚、肥沃而较粘重,非常适宜鸡头米的生长。

历史渊源

苏州葑门外,自古盛产塘藕、鸡头米、茭白、水芹、荸荠、茨菰等“水八仙”。鸡头米学名芡实,算得上是“水八仙”里首屈一指的贵族。宋代文人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八中有这样的记载:“鸡头,古名‘芡’又名‘鸡壅’。”同时又讲到临安购买芡实的都是贵族官僚,可见其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所谓“鸡头亦有数品,若拣银皮子嫩者为佳,市中叫卖声不绝,中贵戚里,多以金盒络绎买入禁中,如宅舍市井欲市者,以小新荷叶包裹,掺入麝香,用红小索系之。”在宋代鸡头米进入宫廷还要以金盒装纳,可见其身价的确非同一般。鸡头米自古是苏州地区的特色经济作物,但以葑门外出产的质量最上乘也最有名。清初诗人沈朝初在《忆江南·咏鸡头》中写道:“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城湾村世世代代靠种植塘藕、鸡头米、茭白、水芹、荸荠、茨菰为生。1993年,葑门一带已经没有水田,沈朝初就想办法去吴江、常熟等地租水田耕种。鸡头米经济价值高且市场销路好,于是在租来的水田中全部种植鸡头米。2005年,苏州市吴中区江湾村因紧邻吴淞江,率先成立现代农业水生蔬菜基地,鸡头米的种植开始向规模化、高效化转变,成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 货。2016年,吴中区甪直镇澄湖现代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正式开园,以水八仙中最为知名的芡实(鸡头米)更是受到人们的欢迎。

吴中鸡头米地域范围

苏州市吴中区所辖甪直镇、横泾街道、临湖镇、东山镇、胥口镇、光福镇、金庭镇共7个镇(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5′00″~120°54′00″,北纬30°56′00″~31°21′00″

上一特产:昆山琼花

下一特产:东山白沙枇杷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