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白沙枇杷

东山白沙枇杷

东山白沙枇杷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

东山白沙枇杷呈鹅黄色,果形扁圆,平均单果重35克,肉厚皮薄易剥,果肉洁白晶莹,入口而化,甘甜微酸、风味浓郁,爽口不腻,汁多核小、可食率高。品质优。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土壤地貌情况苏州东山地处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之滨,是太湖中的一座半岛,被东山山脉分成前山和后山两部分,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东山镇地貌主要为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和滨湖滩地等类型,东山总面积96.5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0.5平方千米,占52.3%。栽培区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以石质黄土、深厚肥沃的沙土构成山地、平原果园土壤,养分充足,pH约为6.7,有机质含量3.65%,适宜果茶林生长。2.2水文情况东山半岛北、西、南三面环太湖水,东山境内拥有大小37条河道。渡水港北起小北湖口,西南至白浮门出太湖,纵贯境域,全长12千米。大缺港地处东山东北,横越东西,连接小北湖与东太湖,隔岸即临湖镇,全长3千米。雕鹗河通渡水港,在摆渡口与大缺港交汇后入临湖境,与黄洋湾相接,全长3.5千米。栽培区域的浇灌水源均为天然雨水、太湖水。2.3气候情况东山地处北亚热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又受太湖小气候环境影响,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平均湿度76%,温暖湿润,无霜期298天,年平均降雨量1139㎜,雨水充沛。2.4人文历史情况东山镇是全国白沙类枇杷的主产区,是全国枇杷传统四大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枇杷栽培的最北缘地区。东山镇环境优越,种质资源丰富,在农户长期精心栽培和自然条件影响下,果茶间种分布,形成了特殊的果茶间种栽培模式并沿用至今。东山白沙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各代白沙枇杷均是当地农民、科研人员精心选育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先后有“金罐”、“银罐”、“鸡蛋白”、“照种”、“白玉”、“冠玉”等优质白沙品种。农户遵循着绿肥还田、有机循环的生产方式,将间种的茶树修剪枝、园内杂草等覆于枇杷种植穴上,同时开塘扩穴,将国家首批种质资源保护区——湖羊所产羊粪腐熟后施用,使得土壤肥沃,枇杷树生长旺盛,生产出来的东山白沙枇杷深受市场欢迎,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销往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经济效益好,使得东山白沙枇杷成为东山镇第一大果品。

三.地域范围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所辖渡口村、渡桥村、吴巷村、潦里村、新潦村、双湾村、太湖村、莫厘村、碧螺村、杨湾村、陆巷村、三山村、洞庭社区共计13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0′~120°27′,北纬31°00′~31°07′,种植面积在1666公顷。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感观特征:东山白沙枇杷呈鹅黄色,果形扁圆,平均单果重35克,肉厚皮薄易剥,果肉洁白晶莹,入口而化,甘甜微酸、风味浓郁,爽口不腻,汁多核小、可食率高。品质优。4.2内在品质:东山白沙枇杷可溶性固形物13%~16%,总酸(以柠檬酸计)0.20%~0.35%,含水率80%~90%,可食率70%~75%,维生素C110~150mg/kg。4.3安全要求:东山白沙枇杷主要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品也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GB3095-1996大气质量标准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1667(所有部分)农药登记管理术语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525有机肥料NY/T798复合微生物肥料NY884生物有机肥

上一特产:吴中鸡头米

下一特产:西山青种枇杷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