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金杏

铜山金杏

铜山金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

“铜山金杏”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65g,果顶平,缝合线浅、不明显;果面光亮,底色金黄、有红晕;果肉橙黄色、有香气,肉质鲜嫩、味甜微酸,汁多爽口、纤维少,离核,可食率高。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气候特点铜山金杏的生产地域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热、水配合较好。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小时~2495小时,日照率52%~57%,年均无霜期200天~220天,年均降水量800毫米~930毫米,金杏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2.2水文条件铜山金杏生长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生长期降水量的720毫米以上,且夏季雨量充沛,春秋降雨量偏少,非常适宜金杏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物质积累与转化的需要。境内有山泉分布,且属大运河水系,灌溉条件较好,水质优。2.3地形地貌徐州市铜山区主要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向西呈波浪起伏地形,地形开阔。铜山金杏生产区域地处该区东南部低山丘陵边缘地带,主要分布在山体下部及与平原结合部,平均海拔70米。2.4土壤土质铜山金杏产地土壤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山黄土、山淤土,质地中壤至粘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6.8~7.6,土壤有机质0.9~1.5%。2.5人文历史情况铜山金杏,底色金黄,果肉橙黄色,当地俗称“金杏”或“麦黄杏”。铜山金杏栽培历史悠久,据乾隆《铜山县志》卷二记载,当时民间栽培的果树就有桃、梨、李、枣、梅、柿、粟、核桃、樱桃、杏、石榴、葡萄、红花、沙果、海棠、银杏、羊枣、地枣等20多个种类;《江苏果树志(中卷)》(1993年)记载:“据清道光年(1830年)《铜山县志》卷四记载,果属中将杏排在第四位,即桃、李、柰、杏、梨、枣、梅……说明清代杏树在铜山果树栽培中已经占有一定地位。”;《铜山县志》(1993)记载,《江苏省乡土志》中:“民国时期桃、枣、梨、粟、白果、杏、李、柿等的产量均居全省各县前列。”。苏轼在彭城做太守时,曾作诗叙徐州的杏花:“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从此,徐州的杏花和金杏便名气日隆。

三.地域范围

铜山金杏的地域保护范围位于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冠山村、倪园村、赵圩村、伊庄村、吕梁林场、洪山村、吕梁村、白塔村、卢套村、马集村、迷马村;张集镇所辖邓楼村;汉王镇所辖汉王村、东沿村、班井村;柳泉镇所辖西相村、官路村,共计16个村、1场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4′42"~117°32′56",北纬34°09′16"~34°12′28"之间。生产面积约800公顷,年产量10000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铜山金杏”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65g,果顶平,缝合线浅、不明显;果面光亮,底色金黄、有红晕;果肉橙黄色、有香气,肉质鲜嫩、味甜微酸,汁多爽口、纤维少,离核,可食率高。(2)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12%,可滴定酸≤2g/100g,水分≥90g/100g,维生素C≥4mg/100g。(3)安全要求:安全要求符合《食品安全系列国家标准》。

上一特产:邳州银杏

下一特产:棠张桑果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