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平岛海参

虎平岛海参

虎平岛海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虎平岛海参是辽宁大连旅顺口区的特产。

旅顺有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奉天通志记载:“辽海渔业自魏晋时已兴盛,盖辽海四达,天然海产荟萃之地”。据旅顺口区志记载:1907年始于的潜水器,(其设备由舢板、压气装置、导气管和信号绳等组成。)时有8套。分布于方家屯会(今铁山、江西镇)2套、三涧堡会(今三涧堡镇)4套、营城子会(今甘井子区营城子镇)1套和市区1套。用于潜水员潜入一定深度浅海海底采捕海参、鲍鱼和香螺等海珍品。渔期每年5月开始,中间除繁殖保护期外,直至年末均可作业。旅顺解放初期,有16套,1985年经区水产局批准使用15套,其中龙塘镇8套、铁山镇4套、三涧堡镇2套、江西镇1套,全部为海水养殖单位用于采捕海参等海珍品。 “虎平岛海参”生产加工历史悠久。虎平岛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黄渤海交界处,水交换量大,浮游生物和藻类资源丰富,海产品种类较多,海参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其中辽东半岛周围海域出产的海参为最佳。辽参之所以名声远扬,与产地较低的水温直接有关。据‘区志’查阅,1949年生产海参干41吨,到1985年生产海参干0.5吨,潜水器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致使野生海参数量逐年减少。进入90年代,海参育苗成功之后,池塘养殖、底播增养殖、海参产量呈逐年上升之势,到2013年海参产量达1405吨。从海参产业发展史看,就是一部海参生产加工的历史。海参加工可追溯至旅顺解放前,渔民无冷冻冷藏设备,鲜海参除当时吃用和销售外,大部采用锅煮、盐腌、加拌草木灰日晒的原始加工工艺,50-70年代初,海产品加工的是盐干制品。70年代中期,冷冻冷藏库建设,海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扩大,从鲜品原料到成品采用全物理加工过程,有盐渍海参、冷冻品、熟制品等。进入新世纪前后,大批水产加工企业开始走向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开始从传统的原始加工方式向工厂化精深加工工艺转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及市场品牌意识的提高,政府品牌战略的推动,海参加工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加工工艺发生根本性变化。 虎平岛海参品质优良,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和大连市无公害产地,同年,“旅顺海参” “旅顺鲍鱼”获得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产品。2011年“虎平岛”牌海参获得大连市著名商标,2012年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2010—2011年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在7频道每日农经栏目中播出“有讲究的海参”,获得“真野生、更营养、敢为天下鲜”和“大脚海参”的美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顺人们不但延续“交九”(九九81天)吃海参的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朋友聚会、婚庆晚宴等重要活动也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有条件的人们吃海参胶囊,海龙涎口服液等精深加工产品。 通过走访询问年长者。要吃海参哪里找,最好海参虎平岛,吃海参有啥好处,都说:“不感冒、少得病、提高免疫力,保障身体健康。”有一位年龄78岁老人说:“我每天早饭前吃一个海参,已有十余年,现在身体没啥病,吃海参比吃保健品好、确实起作用,食补比药补好。”

所在地域: 大连

申请人: 大连市旅顺口区渔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旅顺虎平岛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黄、渤海交汇处渤海海域,位于东经121°13′、北纬39°06′。岛屿陆域面积307,598平方米,岸线长度2449.8米,高程60.2米,岛上蒿草茂密,土层浅薄,有少量已荒芜的耕地,与猪岛、烧饼岛相邻,均属无人居住岛屿。距离三涧堡街道小黑石村9.6海里,距旅顺22公里,交通便利。所报地理标志使用区域北起旅顺口区虎平岛,烧饼岛外侧海域,坐标分别为:东经121°5′56.40″;北纬39°6′49.41″;东经121°14′54.73″;北纬39°7'56.59″,南至东经121°6'35.50″;北纬39°3'8.26″,东经121°15′14.77″北纬39°3'8.26″所辖海域,具体范围是:烧饼岛、猪岛、虎平岛所辖东部、西部、南部、北部近岸10~40米以内海域。产区面积15.1万亩,年产量170吨,年产值6000万元。

上一特产:刘钟村食用菌

下一特产:旅顺洋梨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