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紫笋茶

长兴紫笋茶

长兴紫笋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长兴紫笋茶历史源远流长,久负盛名,是中国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茶圣陆羽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发现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并以“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载入《茶经》,取名“紫笋”,推荐给皇帝。唐代贡茶分布较广,包括五道十七州部,而顾渚紫笋茶最为著名,乃贵为贡茶之上品,有诗云“琼浆玉露不可及,紫笋一到喜若狂”,被后人称谓中国贡茶之最,中国名茶之源,而且朝廷命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贡焙”。 近年来,长兴紫笋茶连续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省级名茶、中国名茶、全国名茶、农业部首届国际农博会获名牌产品等称号。并先后荣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浙江农业博览会评为金奖等荣誉称号;“紫笋”牌商标已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紫笋”牌紫笋茶已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产品产地:浙江湖州长兴县

产品季节:清明至谷雨期。

产品特性:泽绿翠,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美,茶汤清澈晶亮,叶底细嫩成朵。

产品成分:富含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能:该茶不仅清凉可口,而且有回归自然、驻颜悦色、治疗咽喉肿痛等功效,是炎炎夏日消暑、润喉的理想饮品。

产品简介:紫笋茶亦称湖州紫笋、长兴紫笋,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早在1200多年前已负盛名。由于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为紫笋茶。

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其制作,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制成的极品茶芽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展,形似兰花。

如今紫笋茶是国家级名茶,获北京农博会金奖。

产品历史:唐代贡品——紫笋茶,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4~765年),茶圣陆羽在长兴考察茶叶,发现此茶优于其他茶,就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自唐朝经过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地域范围

长兴紫笋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长兴县水口乡、夹浦镇、小浦镇、煤山镇、白岘乡、龙山街道、雉城镇、林城镇、泗安镇、二界岭乡、吴山乡、和平镇、李家巷镇、洪桥镇及国营场站等地的天目山余脉山区,辖15个乡镇92个村(场)。东至李家巷镇的青草坞村、南至和平镇的周坞山村、西至泗安镇的五丰村、北到夹浦镇的父子岭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0°43′-31°11′,东经119°33′-120°06′。全县国土面积1430平方公里,保护区茶园面积6600公顷,产量1000吨。

上一特产:紫砂壶

下一特产:湖州绫绢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