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花菇

清水河花菇

清水河花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清水河花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自然生态环境

1、土壤地貌情况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山陕黄土高原中间地带。境内丘陵区占38.4%,土石山区占24.8%,沙地与其他占13.6%,冲积平原占3.2%。构成了以低山丘陵为主体,低缓丘陵、丘陵沟壑、土石山和冲击平原并存的地貌类型。2、水文、气候情况:清水河县境内不仅清水河、浑河、古力半几河等几条较大的河流有常年流水外,所有的山沟几乎沟沟有水;此外黄河纵贯清水河县西部,黄河、浑河、清水河、古力半几河四条主要河流流经县内总长180.6公里,河网密度为0.06公里/平方公里,有水库11座,人工塘坝38座,水面面积1.5万亩。清水河县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区气候变化差异明显。主要特点为冬长夏短,寒冷干燥,风多雨少,年平均气温7.5℃,一月平均气温-11.5℃,极端最低气温-29℃,七月平均气温22.5℃,极端最高气温37.1℃。年日均气温5℃以上的持续天数为198天,日均气温0℃以上的持续天数为232天,全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35天左右。

地域范围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最南端,东南以古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平鲁区、偏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依古力半几河,与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相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1'~112°07',北纬39°35'~40°35'。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属山西台背斜与内蒙古地轴相接之过渡带。岩石平缓,黄土覆盖较厚,地势由东南向西渐次低下,平均海拔高度1373.6米。“清水河花菇”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保护面积立体菇棚500座,花菇年产量5000多吨。

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清水河花菇呈半球形,表皮花白、菌肉白色、肉厚、细密、色泽鲜亮、香味浓郁,口感独特、芳香萦口、营养丰富、老少适口。2、内在品质指标范围:内在营养丰富,以100g花菇为例:蛋白质2.60-4.30%、维生素 .70-5.20mg/100g,钙4.45-7.20mg/100g、钠1.60-2.55mg/100g、硒1.70-1.90ug/100g,粗多糖(以葡萄糖计)0.38-0.45g/100g,膳食纤维4.40-5.30g/100g。3、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质量安全规定:大气、灌溉水、地面水、防执行标准GB3095—大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3838—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包装标志:在包装方式上采用箱式包装和袋式包装两种。农产品地理标志明显,标清产品、品名、等级、重量(毛重、净重),并注明检验人员姓名或代号。运输过程中,轻装轻放,注意严防雨淋,严禁用含残毒污染的仓库和车厢,不允许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装,贮存在通风、干燥、清洁、卫生的场所进行,堆码整齐,防止挤压损伤,防日晒、雨淋、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严格遵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同时建立了环保制度,严格控制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并设立了环保标志牌。

特定生产方式

清水河花菇一般选用中偏高温型品种,如238、9608、808等。在潮湿的状态下,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24℃,最适宜温度24-27℃,在气温低于-20℃的高寒山地或高于40℃的低海拔地区,也能安全生存,菌丝不会死亡。在木屑培养基料中,菌丝生长的最适含水量是60-70%;在培养基料中适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种成活率不高,在10%-15%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差。子实体形成期间培养基料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气湿度80-90%为宜。为确保栽培花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宜在11月底~翌年2月制作菌棒(一般在春节前结束),这样不但在冬季制棒气温低、气候干燥,杂菌基数少,制棒合格率可达95%以上,而且有利于首批出菇赶上顺季或反季节花菇上市的空档,能卖得好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特产:昭君鸭

下一特产:清水河米醋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