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黄河鲤鱼

河套黄河鲤鱼

河套黄河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河套黄河鲤鱼,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巴彦淖尔市黄河河段常年有打鱼人家,河套人有吃开河鱼的习俗。河套黄河鲤鱼,其体梭形,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硬刺后缘呈锯齿状。体侧金黄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较白,尾鳍下叶橙红色。除位于体下部和腹部的鳞片外,其它鳞片的后部有由许多小黑点组成的新月形斑。

品质特性

河套黄河鲤鱼,其体梭形,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硬刺后缘呈锯齿状。体侧金黄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较白,尾鳍下叶橙红色。除位于体下部和腹部的鳞片外,其它鳞片的后部有由许多小黑点组成的新月形斑。

营养价值

河套黄河鲤鱼营养丰富,其肌肉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高18.00-20.5.0克/100克,脂肪0.9-2.8%,水分70.00-76.3%,钙545.53-596.53毫克/千克,铁10.60-14.66毫克/千克,锌40.6-50.6毫克/千克等。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该鱼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饲养周期短。

土壤地貌

巴彦淖尔市地形地貌简称“一山两原”。以阴山为界大体可分为三大区域:阴山以北是以荒漠半荒漠为主的乌拉特草原,中部为阴山山地,阴山南麓至黄河北岸为河套平原,土壤类型主要有灌淤土、盐土、风沙土、碱土、潮土和新积土。灌区的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其表土层为壤质灌淤层,耕作性好,含钾量高,有利于植物生长。

水文情况

巴彦淖尔市水源充沛,灌溉便利。黄河流经河套平原345公里,年径流总量315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达18亿立方米。河套灌区由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自流引水灌溉,每年引水量40-50亿立方米,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也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灌区现已形成7级灌溉体系,各级渠道总长16800公里;有7级排水体系,各级排沟总长12670公里,灌区农田全部实现了灌排配套。阴山以北季节性流域面积31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4.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7.3亿立方米。充足的水资源和灌排系统为渔业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而且水量充沛,无工业污染。

气候情况

巴彦淖尔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3210.8-3305.8小时,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46-152千卡;年平均气温6.1-7.6℃,日平均温差13-14℃;无霜期127-135天,≥10℃的积温2876-3221℃;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年均蒸发量2200毫米。巴彦淖尔市风能资源丰富。北部牧区年平均风速超过启动风速(≥3.0米/秒),乌兰布和沙区和山旱区启动风速年平均日数100天左右,套区为80-100天.年平均风速牧区最大为4.6米/秒,乌兰布和沙区和山旱区为2.6-2.8米/秒,河套灌区最小为2.6米/秒,适宜河套黄河鲤鱼的生长发育。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河套黄河鲤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上一特产:新华韭菜

下一特产:河套雪花粉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