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番茄

喀喇沁番茄

喀喇沁番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喀喇沁番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东部,土壤优良,海拔高度适宜,气候独特,适宜番茄生长,出产的番茄果形周正,果面圆滑、红润透亮,果肉紧实细致、心室小,酸甜适中,多汁细嫩,软糯沙口,风味浓郁,耐储性强,品质优良。

外在感官特征

喀喇沁番茄果形周正,果面圆滑、红润透亮,果肉紧实细致、心室小,酸甜适中,多汁细嫩,软糯沙口,风味浓郁,耐储性强,品质优良。

内在品质指标

喀喇沁番茄营养物质含量参考范围值:番茄红素≥154毫克/千克,可溶性固形物≥5.5%,维生素C≥16.3毫克/100克,可滴定酸≤0.55%,可溶性总糖≥4.24%。

气候特点

喀喇沁旗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旗内年日照数2700~2900小时,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5.9℃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2.3℃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1.9℃左右,全年≥10℃有效积温1900~3100℃,无霜期95~145天。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有300~500毫米不等。旗内太阳辐射强烈,日照丰富,水热同期,积温有效性高,适宜于番茄生长,当地生产的番茄口感较好。

地形地貌

喀喇沁旗地形复杂多样,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旗内以茅荆坝和马鞍山梁为主体,由西向东构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岗和河谷平原3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500~1890.9米之间,西南部燕山北麓羽脉的七老图山脉最高峰葫芦峰海拔1890.9米,韭菜楼海拔1806米,东北、东南部的锡伯河下游、老哈河沿岸的平原地带,海拔只有500~600米左右。旗内西南部多为山区,天然植被较好,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9.6%,中部为黄土丘陵及山麓地带,山峦起伏,坡向多变,冲沟密布,植被较少,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37.4%,东部老哈河畔及锡伯河沿岸为河谷平川地区,土层较厚,水资源较丰富,为旗内主要产粮区,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3%。土壤以棕壤土、褐土、草甸土为主,肥力中等,pH值7.6~8.5,有机质含量10~20克/千克,全氮平均1.03克/千克,有效磷平均14.8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143.54毫克/千克,属于典型的农业旗县。

水文条件

喀喇沁旗属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8条,即老哈河、坤都沦河、马架子河、楼子店河、锡伯河、小牛群河、半支箭河、西路噶河,分属于老哈河、锡伯河、西路噶河、半支箭河4个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49.8毫米,年径流总量1.50亿立方米,客水4.86亿立方米。全旗年人均占有地表水451立方米,年人均占有可开采地下水量145立方米。农业为深井水灌溉,无工业污染,环境条件优良。

历史渊源

喀喇沁旗设施硬果番茄产业发展起步于2005年,当年面积只有50亩,全部落实在王爷府镇上瓦房村,由村委会、农民经纪人及农户共同组织发展。

2006年,在赤峰市农业多种经营管理站的支持下,喀喇沁旗率先引进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方式,在喀喇沁旗农业科技园区育苗10万株,建设示范基地50亩,当年就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7年开始,喀喇沁旗设施硬果番茄产业形成了以王爷府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全旗各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为了做大做强硬果番茄产业,喀喇沁旗坚持延伸番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品质,在产业政策的带动下,各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建起了集政策、信息、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番茄特色产业体系,并以冷链运输为支撑,不断加大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了育苗场、交易市场、加工企业和保鲜库。

2016年,喀喇沁旗获“中国番茄之乡”称号。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喀喇沁番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赤峰市喀喇沁旗所辖美林镇、王爷府镇、锦山镇、牛家营子镇、小牛群镇、南台子乡、十家满族乡、乃林镇、西桥镇、河南街道、河北街道共计11个乡镇(街道)161个嘎查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8′~119°02′,北纬41°53′~42°14′

上一特产:喀喇沁苹果梨

下一特产:喀喇沁青椒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