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泥塑

曲阳泥塑

曲阳泥塑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此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社会上道观、佛寺、庙宇兴起,重新促进了泥塑艺术的需求和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曲阳县是闻名中外的“雕刻之乡”,也是我国北派雕塑艺术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曲阳石雕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客户为追求最佳的艺术效果,便要求曲阳雕刻艺人先用黄泥塑出所雕人物或动物的模型,等看后感觉满意了再让雕刻艺人雕制成石雕,曲阳泥塑艺术由此形成。随着石雕技艺的日益精湛,曲阳泥塑艺术也逐步成熟。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曲阳县泥塑艺人马若特开始创作反映民风民俗的泥塑作品,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他吸取曲阳泥塑那种粗犷、大气的风格,以山里人为主要塑造对象,创作出了一系列造型各异的“山里人”泥塑作品。大大提高了曲阳泥塑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专家称他的作品是给山民留了一份“特殊的生活档案”。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马若特制作的泥塑形成了成熟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它所用材料是无杂质的纯净泥土为原料,经磨碎、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制作熟泥,用手工捏制成型。为保存方便,使泥人中空外严,阴干之后经高温、空心烧制,无彩无釉,粗犷朴实。作品主要以农村社会原生态为背景,以农民生活情感为主题,以社会发展为旋律,以对农村文化进步的追求和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留恋为冲突焦点,用泥陶艺术形式反映山民这一原本极其朴实而庞大的社会群体。作品精犷朴实,内涵深厚,刻画细腻,贴近于人们生活,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既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这种独特的原生态的艺术题材、雕塑语言和艺术风格给人以深深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震憾力。

今天,曲阳泥塑现已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曲阳泥塑作品不仅被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大连五环博物馆、上海世博会等多家机构收藏,还畅销国内多个地区,有的还被韩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众多国家的友人收藏。

上一特产:曲阳缸炉烧饼

下一特产:五合窖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