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山鸡

琼中山鸡

琼中山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琼中山鸡,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琼中境内域位于热带海洋季风区北缘,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周群山环抱,适宜山鸡生长。琼中山鸡外貌具有红色原鸡的主要外貌特征,公鸡体羽呈红色,耳叶呈白色,胫为蓝灰色,体型较小、狭窄,两翅紧贴躯体,尾羽上翘,且中央两根较长并下垂呈镰刀状;母鸡大部分羽毛为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尾羽和翅羽颜色较深,呈淡黑色,尾羽发达,直立上翘,平时形如半开的书本状,母鸡较公鸡体型小,耳叶、皮肤和脚的颜色同公鸡。

品质特性

琼中山鸡外貌具有红色原鸡的主要外貌特征,公鸡体羽呈红色,耳叶呈白色,胫为蓝灰色,体型较小、狭窄,两翅紧贴躯体,尾羽上翘,且中央两根较长并下垂呈镰刀状;母鸡大部分羽毛为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尾羽和翅羽颜色较深,呈淡黑色,尾羽发达,直立上翘,平时形如半开的书本状,母鸡较公鸡体型小,耳叶、皮肤和脚的颜色同公鸡。

营养价值

琼中山鸡营养价值高,低脂肪。鸡肉水份含量70%-75%、灰分1%-1.5%、蛋白质20%-25%、水解氨基酸18%-24%、脂肪0.1%-0.5%。

气候情况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域位于热带海洋季风区北缘,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周群山环抱,有独特的山区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2℃,1月份平均气温16℃。绝对最低气温为零下6℃;7月份平均气温26℃,绝对最高温度38℃。年平均日照时间1600-2000小时,太阳总辐射为4579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5%。年平均降水量为2200-244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964年的5525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1969年的101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1977年7月20日的62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824.1毫米。全年静风频率55%,全年以东南风向为最多,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适宜山鸡生长。。

土壤地貌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土壤主要由花岗岩和少量紫色砂岩、砂页岩、安山岩风化而成。土壤类型多样,土深厚肥沃。按成土母质的不同,全县共分为南方山地灌丛草甸土、黄壤、赤红壤、砖红壤、红色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7个土类,14个亚类,37个土属,103个土种。南方山地灌丛草甸土类分布于海拨16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成土母质为砂页岩风化物,面积3860亩,占自然土壤的0.12%,土层厚40厘米;黄壤土类分布于海拨750-1600米山地,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或砂质岩的风化物,面积232071亩,占自然土壤的7%,土层厚24-85厘米;赤红壤土类分布于海拨400-750米的山地,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及砂质岩风化物,面积950247亩,占自然土壤的确28.7%,土层厚110厘米;砖红壤土类分布于海拨400米以下的低丘和台地缓坡,面积1995042亩,占自然土壤的60.4%,土层厚约法100厘米。红色石灰土类分布于什运乡西部一带山丘,成母土质为石灰岩风化物,面积1781亩,占自然土壤的0.05%,土层厚度为54厘米;紫色土类分布于北部黎母山镇的松涛至大保村一带的低矮山丘,成土母质为紫色砂岩风化物,面积42359亩,占自然土壤的1.3%,土层厚度62厘米;水稻土类零星分布在各乡镇的丘陵、台地,成土母质为山地或丘陵峡谷的洪积物,面积80545亩,占自然土壤的2.43%,占全县总面积2%,占耕地面积57.4%,土层厚度66厘米。

水源水质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大小河溪共241条。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发源于该县境内,其主要河流有腰子河、大边河、乘坡河和什运河分别发源于鹦哥岭、黎母山、五指山和吊罗山。河网密度系数为1.32公里/平方公里。总集雨面积2693.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为44.33亿立方米。

历史渊源

2004年,琼中县人工繁育出山鸡。

2007年,海南省琼山县举办琼中山鸡推介会。

2008年7月27-29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对海南琼中黎苗族自治县绿橙、灵芝、兰花、桑蚕、蜜蜂、山鸡等生态型高新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

2019年,“琼中山鸡”作为被国家自然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选中,远赴南北极地担任中国极地考察队科学家及队员的营养食材代表。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琼中山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上一特产:燕窝

下一特产:苗家五色粽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