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蚂蟥,我来安利一下。九顶后山的蚂蟥属于旱蚂蟥,是蛭科动物中生活在水体之外的种类的统称,形态与水蛭相似,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旱蚂蟥分三种,一种细小,灰黑色,只有火柴棍那么小;第二种黑大,有10多厘米长;第三种是花蚂蟥,毒性最大。如上图,我们碰到的是第一种,长得和树枝一样,在泥巴里很难发现。我以前在墨脱的蚂蟥山碰到过第二种,从坡上的树叶掉在我的手背上,吸盘吸得牢牢的,撒上盐才弹掉,那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
蚂蟥的“老巢”多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它们平时潜伏在灌木、草从、落叶或石头下,静静地守候着。它有发达的感觉细胞,一旦被惊动立即行动,弹到或爬到人畜身上,然后找到血管密集或人不易发现的地方,饱餐一顿。蚂蟥能分泌麻醉剂,吸食时不易被发现,当人感觉到又痛又痒时,蚂蟥可能已经火柴棍变鸽子蛋了。蚂蟥还会分泌血液缓凝剂,吸口可能会流血不止长达几个小时,痊愈后半年都可能保留黑斑,且痒。我当年在墨脱被咬后的黑斑一个月才消失。
其实蚂蟥没有想象中可怕,而且九顶后山的蚂蟥比起墨脱蚂蟥山根本不值一提,看到蚂蟥不要大呼小叫,不然你没怎么的,队友都被你吓坏了。在这里只要穿长裤长袜,用袜子把裤腿扎起来就OK了。即使蚂蟥上身,用各种方法消灭掉就好。但是,蚂蟥叮在身上时,千万别用手去拔,因为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紧,而且万一蚂蟥的口器断落于皮下,会引起感染的。
12点和1点半左右,我们在路上比较宽敞的地方休息了两次,吃了点路餐当午饭。大黑发现自己不幸被蚂蟥咬了,留下了血染的风采
。在这之后,由于海拔的升高,蚂蟥越来越少,很快完全看不到了。下午,大多数时间太阳被云雾挡住了,我们爬山不再像上午一样热,虽然仍然很累。山上云遮雾绕,朦朦胧胧,有时候感觉自己从水墨画之中走出来,又要走进另一幅水墨画。一阵风吹来,路旁不远处露出一丛丛野花,姹紫嫣红,心中的疲劳遁去一半。再加上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例如八姐的宝矿力水特,无论再累,休息一会儿又能卯足精神继续向前进。下午除了八姐,我们都很少拍照,下面几张照片都是八姐拍的,感谢八姐,要不是八姐,游记这一段就没有合适的插图了。
随着海拔的上升,灌木越来越少,野花越来越多。下午4点半,颜色各异的野花骤然增多。爬上一个大坡,眼前赫然出现一片花海。我们大多数人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顾不上身体的疲劳,撒起欢来,各种拍照与自拍。
上一篇:黄龙、九寨沟、峨眉山、乐山大佛
下一篇:暑中青岛纪行:红瓦绿树与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