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尔与合伙人于1824年1月1日,在广州成立了旗昌洋行(Russell & Co.),罗塞尔公司也被人称为老旗昌洋行。洋行初期以经营鸦片为主,第一艘专用鸦片走私的船舶“安格那”号就是由该行制造,1827年,旗昌洋行就成为美国在华最大的鸦片商。
除鸦片贸易外,旗昌洋行还代理欧美公司在中国推销商品,采办丝茶。1829年,旗昌洋行与普金斯洋行合并,普金斯洋行代理着实力雄厚的波士顿商业集团的海外贸易,这种强强联手使旗昌洋行的业务得以迅速发展。
1840年1月,旗昌洋行趁英资商行退出广州之机兼并了英资成为在华仅次于怡和洋行第二大外资商行。鸦片战争后,其势力渗入了到各通商口岸,早期美国驻各商埠领事几乎全是旗昌洋行的股东。
1846年,旗昌洋行总部从广州迁往上海,上海道吴建彰也曾投资于该公司,是其七大股东之一。旗昌洋行的经营范围也逐步扩大,由鸦片走私扩大到进出口贸易,并建立了航运公司、仓库、码头,以至开办机器缫丝和焙茶厂,逐步成为十九世纪最大的在华美资企业。
这一时期是旗昌洋行最为鼎盛的时期,甚至被称为“旗昌时代”,主导了美国在华的外交和商务。
1862年3月27日,旗昌轮船公司在外滩旗昌洋行内成立,当日举行英、美、中三国股东大会,根据公司章程,指定旗昌洋行为旗昌轮船公司的永久性代理人和司库,旗昌轮船公司的经营管理全由旗昌洋行代理,旗昌轮船公司成为旗昌洋行控制之下的附属企业。
旗昌轮船公司是最早的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型企业”,是长江航线上第一家股份制的轮船公司。在筹组轮船公司的同时,即着手在长江各口岸选择靠近华人商业区的江边场地建造码头仓库,在上海建造的金利源码头(今十六铺码头前身)就紧靠上海县城,为旗昌轮船公司后来与对手竞争占据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除金利源码头外,还在镇江、九江、汉口、天津、宁波建造了码头、货栈、仓库等。还成立了与航运业相关的扬子保险公司。
同治初年间,上海拥有一、二艘轮船商行为数不下20家,而旗昌的规模显然是最大的,旗昌以经营上海至汉口的长江航线货物运输为主,兼营上海至宁波、上海至天津两条沿海航线的客货运输业务。七十年代初,旗昌轮船公司迎来了鼎盛时期,垄断长江航运长达六年之久。
长江本属英国势力范围,现在却由一家美国商号负责经营航运,自然让英国人心中不快。1866年,太古洋行的航运公司成立,并与1873年开展长江航运。两家洋行开展了价格大战,最终在双方在联合对抗招商局时采取了协调一致的行动,达成了共识。这也体现出旗昌垄断地位开始面临崩溃。
从此,长江航运呈旗昌、太古、招商局三足鼎立的局面。连年的商战使旗昌的利润大幅下降,多数股东也深感航运业的前景必将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对航运公司逐渐缺少了兴趣。
1876年,旗昌轮船认识到他们以旧式木质轮船组成的船队无法同太古的新式铁质轮船进行较量。时值美国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国内出现投资热潮,在美国商人眼中,远东不再是理想的黄金之国,旗昌老板认为:与其在中国冒险竞争下去,不如干脆在国内投资来的安全。
旗昌洋行开始散布出卖全部财产的信息,1876年8月,旗昌通过中间人向轮船招商局徐润提出,愿以二百五十六万两的价格出售全部轮船、码头、货栈等产业。
经过长时间谈判,1877年初,招商局唐廷枢与旗昌草签了购买该公司的契约,旗昌轮船公司召开股东会,同意清理产业。
1877年3月1日,旗昌轮船公司正式过户轮船招商局,结束了经营十五年的航运事业。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国人欢欣鼓舞,舆论评价道:“从此中国涉江浮船之火船,半皆招商局旗帜”。旗昌洋行在大陆的全部业务在1891年清理结束后,前往香港。
早期旗昌洋行的办公楼位于福州路外滩,是一座二层古典式建筑,平面方形,外墙构造了圆拱、尖券等形状的窗户,二层窗户外还包有铸铁花栏杆,花饰精美。
1877年旗昌洋行将所有资产转让给轮船招商局,其中也包括位于外滩的几处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