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夕拾钟楼往北,紧挨着钟楼的是“老电影”咖啡馆,里面有旧式的胶片电影放映。
从老电影再往北走不远,就可以看见这一溜脚印了,从鲁迅到矛盾、巴金、郭沫若等等,这应该就是著名的“景云里”开向多伦路上的另一个门了。沿着这一串脚印走进去,可以看见一个铁门,铁门里是一些崭崭新的建筑,上面写着“1925”。不知道这些新的建筑会用作什么,会所?咖啡室?酒店房间?不知道左翼的作家们沿着这串脚印是否能找到他们回家的路。
走在这些文化名人的脚印旁,连小狗走路的姿态也很有腔调了。
“景云里”对面的墙也出新了,挂上了左翼作家们的版画。
鲁迅和陈赓,不知道为什么把他们两人放在一起。
这就是丁玲了,完全是一个女学生的模样。
尊敬的郭老,郭沫若。
景云里旁边就是上海文物商店设在多伦路的分店。1920年建,原为上海艺术大学的学生宿舍,为外廊式建筑,具有典型的南洋风格。
这是多伦路201弄,新中国剧社的旧址。
在多伦路的最北端,我发现了此行的另一个惊喜,多伦路250号的“孔公馆”。1924年建造,抗战胜利后曾作为孔祥熙的寓所,所以被称为“孔公馆”。据说建筑的立面和内部呈伊斯兰西班牙风格,伊斯兰风格我倒是可以领略,至于西班牙风格到底是怎样的,我不甚了解,难道是因为体现在内部?
这些就是介绍中提及的所谓伊斯兰风格的券柱形式、阿拉伯的纹案雕刻、以及彩色贴面组合的单元式构图吧。
古旧建筑的维护一直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记得住在扬州的长乐客栈的时候,那里的管理人员就曾经对我说,这些古民居如果没有人住,时间一长就废了。所以他们把那些旧宅改造成了酒店,同时那些后花园也有人打理了。
记得国外的一些古堡其实售价都不贵的,但真正买得起的人并不多,因为后期的维护费用太大。而国内的这些建筑统统都是国有资产,门口一律挂上了文物保护之类的牌牌。可是怎样保护这些建筑,只怕不是收收门票,或者挂上“游客止步”的牌子那么简单。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和老百姓已经有时间和金钱来关注这些历史的遗产的话,那么这也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表现吧。
上一篇:一个人的私奔
下一篇:金山嘴渔村--201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