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介绍,占地约四平方公里的巫山新城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兴建,十年来该县共接受三峡对口支援及扶贫资金三亿余元人民币,其中广东省共对口支援巫山县资金二亿七千余万元人民币。
广东路是巫山新县城的第一大道,是巫山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道路全长3.22公里,道路建设、绿化、照明设施,样样都是全巫山最好的。并规划建设了集文化、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集会、观光等七大功能于一体的市政广场。巫山县有关部门认为广东援助“创造了三个第一”:即开通了巫山县第一部程控电话;修筑了巫山县境内第一条水泥硬化公路;完成了通往各个乡镇的第一座国家电网变电站。“这三个第一根本性改变了巫山县落后的面貌、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巫山县发展环境。”这条街道之所以取名广东路,就是为了记录下巫山和广东省在三峡移民中结下的情谊,不忘广东省在对口支援中对巫山的帮助。从1994年开始,广东省一共在巫山县出资无偿新建希望小学12所、迁建中小学(含幼儿园)22所、救助失学儿童3560名、培训各种人才110名。现在,在巫山,至少三分之一的学校、幼儿园名(教学楼名)都冠上了广东某个城市或者地名。
巫山县,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按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县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5%。朋友说,旧县城已淹没在如今江边码头的水下几十米的地方。毛泽东著名的词《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宏大意愿,如今变为现实。“高峡出平湖”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巫山人更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重庆巫山行---游小三峡(8)
朋友很热情,午饭的丰盛,实在令我们不好意思。饭后朋友安排我们去游小三峡。乘船游小三峡,一般是早上开始,游船是三层,一二层有软座,三层全是甲板,沿途有讲解,来回一趟要3个多小时。我们到巫山太晚,最后一班游船已经开出,朋友早有预料,为我们租好了快艇。
巫山小三峡风景区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是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段峡谷的总称,长50公里。景区内有多姿多彩的峻岭奇峰,变幻无穷的云雾缭绕,清幽秀洁的飞瀑清泉,神秘莫测的悬崖古洞,茂密繁盛的山林竹木,是一处玲珑奇巧的天然盆景;有攀树纵岩的嬉戏猴群,成双成对的结伴鸳鸯,展翅纷飞的各种水鸟,畅游碧水的多种鱼类,树丛里百鸟啼鸣的欢歌笑语随时可闻,是一种名不虚传的风景动物园;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悬棺、船棺、古寨,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遗迹。这奇特的峡谷风光,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水道线上的一颗永放光芒的璀璨明珠。
三峡大坝建成后,高峡平湖美景呈现,使大宁河段的小三峡的景观也发生了些变化,一些自然的、人文的景观被淹没水下,但一些新的自然、人文景观又出现。如今正是秋末冬至之时,最美的景色就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了。
2012年6月3日加入济南三人行户外组织,行程20公里,上下十余个山头。紧张刺激,体力达到极限,仍在54人的队伍中前例。简言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