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喀则老城区的街上你很难看到游客,我们逛了近半小时,一个游客的影子都找不到,而且这里的藏族好像没见过我们这种徒步者一般,目光直直地盯着你,看得浑身都不自在。这里的藏族大都也不太会说汉语,不过这里卖的工艺品主要是卖给当地人,所以价格也十分便宜。我在这里买了把藏刀,才20元,可买完后才想起把它带出去是一件难事,又因为十八大临近,所以现在连邮寄也不行,最后不得不把把刀给拔了,只把刀柄和刀鞘带了回来。日喀则的繁华与拉萨的繁华不同,拉萨的繁华主要是游客带起的,而日喀则的繁华更多是当地人的繁华。
日喀则依旧保持了它的旧摸样,在这里,浓浓的本土化生活让你感受不一样的西藏城市气息。小布达拉宫现在正在维修,不许游客上去,所以我们爬上了一个小山村,远远地去眺望着它,还有整个日喀则城。
下去后,我们沿着街道左拐右拐的在期间穿梭,
很快我们就走到了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寺院和景点,坐落在城西的尼玛山东坡。我们到扎什伦布寺已经是傍晚,刚好碰上旅行团的人陆陆续续出来,这时我们犯了个愚蠢的错误,居然走去问守门的喇嘛能不能进去,然后悲剧地被拒于门外。
当时是可以直接头都不回的大摇大摆走进去的,即使真的被拦,就说是哪个哪个旅行团的,要进去找回自己的团。不过既然已经犯了低级的错误,我们只好无奈地在门外拍一下照权当留念。
------------------------------------------------------------------------------------------------------
江孜篇
我们在日喀则住了一晚,就离去了。下一站就是到抗英名城江孜县,想要容易拦到车到江孜,一定要在日喀则的加油站那拦车,其他地方基本车都不肯停。我对江孜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宁静拍的那部电影《红河谷》,在来西藏之前看了BBC拍的那部纪录片《西藏一年》,地点都是取自江孜这个小县城,这里向大家推介去看一下。到达江孜的现实感觉是风沙很大,路面时不时吹起阵阵沙尘,整个画面都显得那么的苍凉。
县城不大,这里的住宿条件很一般,安放好行李之后,我们就开始去探索这个小城。在江孜,最为著名的就是它的抗英史,在1904年英国“远征军”侵略到江孜时,当地军民进行英勇的抵抗,所以历史上有英雄城的称号。而宗山古堡也作为抗英遗址而好好保存着,可惜我们来得的时间不对,宗山古堡也在维修中。
其实在西藏,著名的景点都依山而建,如同城堡一般保护着城市,现在宗山古堡上依然留有当年依稀的弹痕,广场上的纪念碑向每一个到这里的人诉说着当年的悲壮。
除了可以靠纪念碑了解这段抗英史外,宗山古堡山脚旁边还有一个抗英纪念馆,该馆是由一位大叔看管的,30元/人的门票还包解说,但只要厚着脸皮跟他讨价还价到底,5到10元就可以了,不过这得看个人的技术了。
上一篇:【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