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有一座屹立在宁静象泉河畔的庞大宫殿残骸,它被大部分人遗忘,却让少部分人魂牵梦绕,它的名字叫做——古格。
古格王朝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象泉河流域为其统治中心,都城“札不让”在札达县城西18公里处。
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在西藏吐蕃王朝后的历史舞台上划下过浓重的一笔。
古格王朝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末代吐蕃国王重孙“吉德尼玛衮”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后建立起来的世袭王国。
它于公元1630年灭亡,经历了17个国王,有着700年的灿烂文明史。
至今,人们仍在猜测它灭亡的原因。具这里的导游口述,是由喀什米尔发动战争而灭亡的。
王城遗址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有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
自十五年前被科学家发现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造像、雕刻及壁画,使这个王朝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我离开同伴独自向上攀爬,冷风阵阵,吹的脸颊生痛。洞窟布满城堡,如哭泣的脸庞般诉说着岁月沧桑荣辱辛酸,风声穿过洞口四处游荡,在这荒凉地填了许多的寂静与压抑。
断壁残垣仍保留了当时的格局,遥想当年繁华,转角处,就能听见女官们的轻声欢笑,和一片忙碌的景象……
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
但在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逐渐沦为一座庞大的废墟。史书的记载难免有误差,战争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综观札达县的地理环境,不难发现沙化的严重程度。
当年养活10万之众的绿洲,如今已所剩无几了,只余下寥寥戈壁。
这种地貌形态的变化,或许正是古格消失的真正原因。
城内洞穴极多,狭窄陡峭,手扶着的墙壁稍一用劲就会有沙粒滑落,触目惊心。
进到一处洞穴,阴暗的感觉难免使人心慌。我不由的想像,当年被侵占的时候,女人们抱着孩子就躲在这样的洞穴里绝望等待,天气再冷,也冷不过死神的临近。
她们也曾祈祷被拯救,也曾期盼亲人归来,可最终等到的,却是亡人亡国的悲惨命运……
岁月蹉跎,年轮低泣,只剩下残墙古壁的王朝,有谁能还原它的历史,还原它曾经辉煌美丽的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