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南浔那么近。从南京东站坐3个半小时的汽车到浙江湖州,再转乘半个小时的快巴,就到了那个被称之为“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的地方。
没想到南浔那么美。水巷纵横交错,房舍黛瓦粉墙,河上弯弯的石拱桥,岸边枝繁的老槐树......宛如天然的水墨画卷,清淡素雅。
没想到南浔那么富。早在明清时代就出了“四象八牛七十二小金狗”。何为“象”? 何为“牛”?何为“小金狗”?家有一千万两以上白银者谓之“象”;五百万两以上的称做“牛”;家私百万只是个“小金狗”。所以这个浙北的水乡小镇,曾有26座私家园林;有存书60万卷的私人藏书楼 --嘉业堂;还有显赫人家为新媳妇陪嫁过来的百名女婢而起的卧室--百间楼......
我更没想到南浔那么恬静宁和。傍晚,沿着老街,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慢慢悠悠地晃荡,看小桥流水,看水乡人家屋上的袅袅饮烟,看枝繁叶茂的老树,您会被那种宁静美深深震撼。此时,无论您有多少烦恼,都会弃之一边,任水乡的风情风韵来荡涤心房的尘埃。所以我又觉得南浔是都市人置换心情的好地方。当您感到疲惫时,当您感到浮躁时,到南浔去走一趟吧,那个闲适从容的小镇会给您气定神闲的支撑。
南浔也是编织回忆的地方。走进老街,象是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年代久远的从前:鳞次栉比的老宅子檐下挂着一盏盏红灯笼,古朴又透着喜气,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过年的景象。大大小小的商铺门口,五颜六色的酒旗店招迎风飘展 ,仿佛在热情招呼八方来客。那情景是那么历史,又是那么鲜活!公和酒店的货架上摆满一坛坛的女儿红、花雕、加饭酒,进去买上一碗,坐在八仙桌旁慢饮细呷,和当地的居民拉拉家常,或听听民间艺人的说唱,您会觉得身上的每一根细胞都彻底伸展。南梅恒裕丝行的掌柜身穿丝绸长衫,一顶瓜皮小帽 ,古色古香。丝行店堂,几名丝农正在缫丝、剥丝棉,如果您有兴趣,也可亲自上“阵”,剥剥丝棉,或踩踩那吱啊吱啊的老式丝车,体会一下丝农的喜悦。生记米行,谷囤高高,石磨转响,游客们不仅可以过一把磨磨的瘾,还可见识圆圆的小斗、方方的官斗,还有现代人很少见过的古量具--斛。聚昌铁匠铺的炉火正旺,只要您有力气,也能拎起铁锤把那烧得通红的铁块敲得乒乒乓乓。太仓棉花店里,头戴毡帽、身着土布短衫的师傅把棉弓弹得嘭嘭作响;如果您想尝试,也可身背棉弓,在师傅的指导下操作。还有阿发竹器店、义记园木作、崇德堂药店、大德布庄、兴隆杂货店......一个店一个样,但店店都飘散着乡土的芬芳。这边玩兴正浓,那边又传来喜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一支迎亲队伍走了过来:大红的花轿,披彩的新郎,这是邱记轿行的传统迎亲表演;走进这家轿行更令您眼界大开:花轿、官轿、小姐轿、便轿,轿轿有别;如果愿意,装扮一番,还可当当抬轿子的轿夫或坐轿子的新郎、新娘。踱进茶馆,店家给你端上沏好的西湖龙井,还有香喷喷的地方小吃--风枵汤。一侧,丝竹声声,音韵绕梁,此时您会觉得自己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老街的小吃也是乡土味十足,热乎乎的蒸山芋、蒸南瓜、刚出锅的肉粽子......特别是南浔名点定胜糕,咬上一口,哇,糯在嘴里,甜到心上。
然而,在南浔最惬意的还是坐船。那船小小的,舱上扎着红绸,舱前挂着两盏昏黄的小马灯,很沧桑的味道。船家是位老伯,头戴毡帽,一脸的风霜,和蔼得很。他在船尾轻轻地摇起桨,晃晃悠悠的小船便慢慢滑行在那绸缎般的水面上。宁静的夜晚,没有风,空气也是暖暖的。两岸的灯火把河面照得若明若暗,远远望去,象轻烟笼罩,似薄纱飘渺,如梦如幻,陶醉得我都觉得自己快要羽化成仙了。
这就是南浔,诗一样的南浔!这就是南浔,画一样的南浔!这就是南浔,古老的南浔!这就是南浔,腾飞的南浔!
上一篇:舟山桃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