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雷锋塔早就在1924年9月25日的时候轰然倒塌(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记得吗?),新的雷峰塔是2002年建成。不过,新塔下面可以参观旧塔的残骸,也许从这些隐隐约约的山海雕塑,可以想象当年的盛景。
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这几景因为时间关系没去成。不过在杭州的第三天去了新新十景中的北街梦寻。(如果打酱油式的也算的话)
北街梦寻其实是一些历史建筑遗迹的集合体,其中包括秋水别墅(我国报业家史量才为夫人沈秋水修建)、菩提精舍、静逸别墅(上世纪20年代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的私宅,此人曾仿效“巴拿马博览会”,于1929年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抱青别墅等。这条街可以从断桥附近下车进入,条子也因此开玩笑说我们在西湖的每一天都要在断桥附近来回。
那天原计划是去看北街梦寻,但我们睡了懒觉午饭又在路上磨蹭很久,到西湖边的时候各个老房子已经大门紧闭。只能从围墙外想象里面老房子们的模样。
这条街背后就是宝石山,既然寻访老房子不成,干脆跑到宝石山脚的纯真年代书吧小坐。书吧的女主人叫做朱锦绣,说起来她的经历也有些神奇,她小学未竟却成为重点大学高材生,在厦大念书的时候遇到自己相伴一生的丈夫,随他来了杭州的大学任教。然后就是抵押了家当,开了这家书吧。有一面墙贴了他们从相知结婚到现在的照片,像一部生动的、属于普通人的编年史。如今,书店生存不易,我佩服这样在物欲横流中还苦苦找寻心中“纯真年代”的人。
翻翻书吹吹空调,这里可俯瞰西湖,风景绝佳。
当晚还去了新修的西湖天地。
西湖的部分到此结束,但旅行印象最深的,却是在灵隐。
去杭州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位摄影师拍摄的灵隐寺,晨鼓暮钟,清净之美,心驰神往。灵隐寺创建于东晋时期,当时的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当天,我们住在离灵隐寺后门的白乐桥。传说这座桥也是白居易所建,碧溪延山而下,山泉清凉,生态环境非常好。
溪水边的温度至少下降了好几度,如同享受自然空调。
据说这里的老底子就是灵隐村,村民大多是茶农,因为住房、卫生条件差,几年前,按“景中村”概念,这个村子分期进行了整治改造。老房子改成了现代的民宿和客栈,但平时这里游客不多,在村子里走的话也非常安静,真正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生态环境果然好到不行,路上还遇到了偷吃梨子的小松鼠。
这一带全是客栈和民宿,我们选的这家门口有个小小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