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浸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浸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网纵横,物产丰富。几千年来,不仅是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军事的核心地区。无数王朝,在这片富庶的江南大地上,凿运河、开邗沟,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孙刘结亲、千古笑谈,南宋偏安、风波冤案,大明建都、一统江南…………上演了无数轰轰烈烈的历史活剧,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尤其是那些咏史怀古、凭吊先贤的诗词,更是耳熟能详,传诵千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峰巅片石留三国,栏外长江咽六朝”。

“江流不尽前朝恨,霸业空遗过客嗟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如果说几首古诗词就可以串连起一部吴越春秋,那么,江南腹地的扬州,就是一座侵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了。

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镇)中,扬州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但却有着鲜明的文化个性。特殊、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既有舟楫之便,又得人文之胜,不仅风光旖旎,物产丰饶,更是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只要你在老城区随便走走看看,就能感觉到这座小城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悠悠文脉。

也许你未曾到过扬州,但“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天赖是扬州”、“二十四楼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些古诗,你一定不会不知道!

扬州是个文化重镇。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或在这里诞生,或在这里活动。他们赞美扬州,怀古咏史,相互唱和,抒发胸臆,宣泄积郁,忧国忧民,或壮怀激烈,或婉约悱恻,留下无数名篇佳句,成为中华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三月,我到扬州.虽然只是短暂停留,匆匆游览,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博大的文化内涵就已经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

瘦西湖五亭桥

扬州——浸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1

面对丰富多彩、浩瀚博大的扬州文化形态,要想用简单的几句话去概括是不可能的,要想用一些华丽的词藻去作定义也是徒劳的。但怎样才能梳理清扬州的文脉呢?

——不是有那么多关于扬州的古诗词吗?于是我想到古诗词,按历史顺序读一些关于扬州的古诗词,也许能理出些许扬州的文化脉络。

关于扬州的古诗词实在太多了,我们就按历史顺序选读几首吧。

“至广陵马上作”魏. 曹丕。全诗略长,拮取数语: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且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作者曹丕,即魏文帝,曹操次子。这是黄初六年(公元226年)冬十月,曹丕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的马上之作。是古诗词中最早提到广陵(扬州)的一首诗。

有趣的是,到了隋代,同样是皇次子的杨广也写下一首江都宫乐歌,记录了其在扬州的游乐: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到了唐代,简直就是诗歌的海洋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仙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名气实在太大了,许多人也许就是通过这首诗才认识了扬州。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杜甫的这首“解闷十二首(选一)”虽不如李白那首著名,但却道出了当年扬州作为东亚商业重镇,吸引着亚洲各国商人。“商胡”,即经商的胡人,他们离别了大漠草原,到扬州做生意来了。“淮南”,扬州的代称。唐代所设的淮南道,治所就在扬州。

热门游记
  • 2008年8月庐山游

    呵呵!出去旅游总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这个月终于有机会出去游玩了,今年上海还是特别热,现在出门当然是那凉快那去了,早就听说庐山可是名人伟人避暑的胜地,当即就定下来去庐山,目标确定就在网上发了贴子找寻结伴同游的人,同时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介绍游记,以备参考!7日发贴,13日出发,时间还真有点紧张,不过只要做好相关的功课,订好住宿和车票,其它就到此轻松一游啦!第一次在网上结伴游,心里还真有点没底,不过还是挺...
  • 难忘的大二

    很坏您大二那次去庐山的日子和好朋友很早就预约了日子贮备国庆去玩7天的,而且要玩的满满的结果老天爷真不做美,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刚刚到达山角下便下起了小雨,郁闷,但是我们还是准备上山去我一直都很向往山上那美丽的瀑布于是我们几人背上包便行动了,路上也遇到很多武汉其他学校的学生我们便一起同行,挖,这里的风景还真是漂亮,我看到了好多挺拔的大树,还有被雨水而侵染的朦胧的景色,我感觉自己就象站在天上,那种感觉一...
  • 庐山之行

    2008年的4月6日,随着一年一度的专业实习考察的来临,我们06旅游管理本(2)班迎来了去庐山考察的机会,在去庐山的三天,由于时间安排的较紧,所以行程较快,第一天五老峰已经被我们征服,并且有幸见到了难得一见的佛光。哈哈....第二天的行程依然较紧,有去花径,锦绣谷,大天池等,一路欢声笑语。第三天,我们选择去具有净土宗祖庭的东林寺和具有“长江第一溶洞”之称的龙宫洞参观,在这两个地方我们不仅领略到佛教...
  • 九江,诗的城市

    南京。马鞍山。我初春时由长江下游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下一站,到了九江。以前还在美国读博的时候,曾在东亚系兼课教大学生汉语,有一个同事是北大中文系的硕士,她就是九江人,老家在浔阳区。我那时一听到“浔阳”这两个字,就觉得惊喜万分,彷佛1200年前白居易那首凄苦哀惋的〈琵琶行〉,又从她的嘴里活了过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台湾学者的庐山游记

    庐山太有名了,有名到过门不入就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罪恶。三月初春寒料峭,我从南京搭长途大巴到了九江。南京的小姑知道我的旅游计划,还特地上网帮我查了天气预报,说庐山再晚一天去可能会下雨,要我到九江后隔天先上庐山,下山后再回九江继续玩。不过她的建议我并没有采纳,因为庐山如果是个大晴天就没意思了,而且一个地方不一气呵成而是分两次玩让我觉得麻烦。星期四一大早,我从烟雨茫茫的九江包出租车上庐山,山路蜿蜒,据司机...
  • 庐山-离天很近的地方

    锦绣谷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锦绣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