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福州,没有去三坊七巷、西湖、鼓山,而是自定了一条海岸线路:马尾、东坪、苔菉、黄崎,直至最北端的北茭,不仅领略了福达天下,海纳百川的海岸风貌,更是满足了冬天去看海吹海风的突发奇想。
位于福州南端的马尾区,不仅有中国塔之称的罗星塔以及船政博物馆,更是两马航线的互通港之一.
福州至黄崎半岛没有直达车,只有从连江中转。由于坐的是长途车,尽管沿着海岸线前行,但始终由于车速快,弯头多,反应慢,错过许多诸如滩涂海滩美景。图为苔菉镇。
小镇原有的安静,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渐显苏醒,伴着冬日的阳光,渔港的咸腥,酿出特有的年味。
由于功课没做全,从地图上看北茭近在咫尺,选择步行而上,此后才知上当。
好在付出,也有回报,一路上可以慢节奏地享受渔家风情。
阿婆忙着清理虾皮中的杂物。
自己来个亮相,咋成这般肥样了?
冬天是休渔期,弯曲的小路上,晒着无尽头的渔网,在我看来,这网更像是闽越渔家对富足生活的期待和希望。
在无名亦不知用途的红砖房,赫然竖着一石碑,刻有两字“北茭”。居然忘记拍了
终于到了黄崎半岛的最尖尖了
只见一艘艘渔船在海面上铺呈开来,宁静详和的大海几乎让人忘却这是片暗涛汹涌的海域。
茭,从字面上理解是,草木纵横荒无人烟的地方;从地理位置来看,北茭古往今来都是军事要冲,事实上,这里还有一个福州甚至全国之最:这里是现存“三寸金莲”的集居村落。至2007年,据说还有20多位小脚老太在世,可惜此番前去一个没有看到。